青年山水画家王海明,以独特的审美特质渐渐映入我们的艺术视野。
王维说,看山水画要“先看气象,后辨清浊”。王海明的画很合此道,远看则气象韶秀,近观则笔墨清逸。从美学风格来说,王海明的山水画是属“逸格”一路的。逸者,俊逸、清逸也。同时,他的作品又透着“散淡”之气,散淡是一种状态和心态。散淡也是超脱,它暗示画家在抗拒什么,超越什么,于是画家的精神文化态度就在其中了。因此,王海明的山水画还具有一般青年画家少见的文气和雅气。但就画家给笔者的感觉,我认为画家的文气和雅气主要不是来自知识和文本,而是气质———一种天性中向文的气质。
从艺术传承上看,我们似乎在王海明的山水画中看出倪瓒、渐江、龚贤等的意味。虽然如此,但他的图式却又不似,笔墨亦有区别。细究起来,画家是从传统的“程式”中走出来了,然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感性之根。王海明是一位睿智而又善于思索的青年画家。他的艺术沿着一条踏实而又勤勉的道路不断前行着,并体现出一种追寻人文精神与时代心声的激情。重要的是,不论如何,他始终保持着中国艺术的含蓄、疏淡、和谐美感与境界的不变。同时,他的作品又始终伴随着画家对生活、对时代、对世界的感受,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变化,这表现在他从传统山水中脱颖而出,吸纳了它自身所擅长的光影艺术特质(海明本身是一名非常专业的摄影家),从而对作品从形式到语言进行了锤炼与不断探索。
我们因此注意到,这不仅是水墨画的形式、语言的嬗变,也是画家心路历程的折射,当然也是一段精神之旅。而贯穿始终的是,对永恒山水精神的不倦叩问。王海明的山水画,洋溢着浓郁的乡情,内蕴着浓厚的文化精神。对画家而言,这只是他心灵的理想图景而已,承载着亘古不变的人生向往,寄寓着一种更惬意、更舒放、更完美的人生形式与持久精神的追求;他的一批近作《秋水无声》、《清秋》、《秋江鸭戏》、《烟雨空蒙》、《江上清音》、《旷野放舟》等等,奠定了画家的艺术取向与精神目标,不论他作品中的形式、语言有何种变化与演绎,这份具有普通意义的精神追求,是不会改变与不会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