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心画者也 ——谈王少桓花鸟画


文/孙倩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01

自古有云:“书,心书也,画,心画也。心正则书正,心正则画正。”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画作所表现出来的面貌是与其内在的精神气节是紧密相连的。从画作《荷塘月色》、《风静月花新》、《沐浴春风》到《爱此佳味》、《秋有佳蔬》等等,画中的禽鸟、荷花、月色、雪景、涟漪的湖水,乃至润味的果蔬,这些常见的景物在王少桓的画笔下呈现出了另一番生气盎然的样子。物象虽小,但其画元气淋漓,有丈夫之气节。从画作中可以看出,王少桓也是一位性情旷达之人。

王少桓的花鸟画一直以工笔、写意两种风格展现着自己的艺术面貌,曾数十次参加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大展,并多次获奖。他的作品所以能引起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与画作所呈现出来的雅致清逸的气节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王少桓的作品画风醇正,透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画面洁净如美玉一般温润。其导师贾广健教授在工笔花鸟画界所作出的种种探索和教研,为王少桓今天乃至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是王少桓一直遵循的创作理论,他在绘画语言方式上,选择了“具象”和“写实”的形式,而又不完全遵循于自然原本的样子,“抒写心中之意”是一幅好的艺术作品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灵魂。齐白石曾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也说过“不似之似为真似”,画中出现的“无缘无故”的荷塘雪景,那是一种心象的表露,它安娴、平静、清逸,是画家精神理想的物化,通过画家传神的笔法和线条的灵活抒写将画作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王少桓花鸟画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了没骨的方法,没骨画法主要是以设色为主,墨为辅。设色亦重“似与不似”,六朝宗炳“以色貌色”及南朝谢赫的“随类赋彩”,皆阐释了用色重造化赖主观,当求似与不似之间,观者墨中悟色。因而在王少桓的画作中,有墨迹斑驳的荷叶,有赭枯秋意的残荷,这些都是画家运用色彩来告知人们其心中那神秘未知的另一精神世界。

不论是工笔花鸟的清丽雅正,还是写意花鸟的平淡天真,王少桓的画风皆得之于传统精髓而自出新意,其生花妙笔,从心底流出,熔铸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深情。这不仅是他对历代名家苦苦精研后己获得精湛艺术技巧的见证,更是他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体现。正是他长期以来坚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转换和创造,才使他的工笔与写意的花鸟画在法度规范中抒情,在规矩中见方圆,在限制中求舒放,用以寻求生命与艺术相掩映的美学境界。毋庸置疑,王少桓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是他得之自然不拘旧法的象外之意,那种妙合自然的笔情墨趣,以及将意象的生机活力、精神内涵融于一体的生命图景所溢出的格调和品位。

谨以此文望王少桓在今后漫漫的艺术之路上不断钻研探索、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