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武的水墨方向


文/张浩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20

杨怀武的水墨画创作不是预先设计的,他不受任何笔墨条框的限制,是由心灵引发的,受着心灵的引导而投入水墨的世界。

1994年,杨怀武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之后的八年来,他的作品中人物的主题逐渐被风景所取代。他一方面苦苦的探索水墨的艺术形式,在博大精深的传统绘画中发现并选择着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心灵的经历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精神中,挥之不去的是曾经走过的地方。童年的生活,给他的视觉经历与心灵经历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有土地吸收阳光与释放气息的粒质,有远去的道路与层叠起伏的山峦细细地触击感情的空间。如果把杨怀武此时期的作品置于整个中国水墨现状中看,并不属于任何流派,将其归类是困难的,它是极具个性的,他作品的特点是感觉的细微,形式的纯粹。2000年以后,他的作品变得更轻松起来,视野渐渐开阔。作为人物画家笔下的山水,杨怀武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一方面,在语言的运用上,他不囿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结构,而把中国画传统的线性原则降低到最底线,以更为灵活的短线和肌理的方式,使语言绝对服从内心的感受,再不失中国画语言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自然产生了一种当代意味;另一方面,杨怀武非常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他以一种超然的情怀,对自然环境的一座山、一棵树、一间房屋、一个场景进行着细腻的揣摩,力争尽可能地把握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在他最近的一批山水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关照现实情景的同时又增添了些许古雅的文人气息。或许他还在不断地拓展新主题,进行各种各样的新尝试。总之,他严肃的创作态度,执著的艺术精神,将使他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并将在当代水墨领域占一席之地。

回顾世纪之交的前十年,是现代水墨全面展开的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水墨价值上重新树立起信心,而且呈现出了多元交流的趋势。人们在讨论现代水墨画时,广义的分成传统型、西画型和融合型,实际上,就具有现代特征的水墨而言,已经产生了完全不相同的观念,相互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种观点主张离开笔墨;另一种观点主张坚守笔墨之道;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把水墨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强调文化的身份加以利用。不管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观察现代水墨的方向,大致有其二。一是,最终将以西方的评价为标准。这个方向的结果是及其矛盾的,将遇到身份的迷失和人格的分裂,要不仅仅以水墨的名义显示其存在的价值,要不以放弃水墨为代价,进入其他领域。前者表明水墨仍然具有的文化作用,促成文化的转型,但不是水墨画本身的转型;后者因为水墨自身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而影响着对于西方艺术的直接借取,不得不干脆放弃局限,而直接进入西方艺术规则中。第二种愈来愈显而易见的是重建水墨的目标,它是关于水墨自身的。有两个基本点必须确定:是水墨而非其他的;是现代而非古代的。因为是水墨的性质而肯定根本方向,因为是现代的而必然是开放的思想。在这一方向上,水墨将会重新走向辉煌。杨怀武的水墨,选择了这个方向。

——张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