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的丰富与心相的单纯


文/刘明亮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9-06

画家都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自己的言说方式,不同画家,自然有不同的绘画语言。而其中的种种不同,哪怕是很微妙的差别,都是画家不同心相的流露。或直白,或含蓄,或扭捏,或委婉,其表象的背后,皆是画家心性的写照,其程度不同,自然选择的方法不同。

就视网膜成像而言,几无差别。就物象而言,世界的丰富与多样,给了画家最直接和最鲜活的视觉印象,这种印象不会事无巨细的成为画面内容,否则与机械成像何异?画家要做的,必须择其精华,去其芜杂,抽取物象最感人、最有情致之处,是为物象妆容。

故相状之不同,形貌之殊异,成就了画家意象之丰富,此其一。

意象的丰富,并不必然成为艺术形象上的丰富,这需要一个转译的过程。对意象的把握,离不开画家之心相的单纯。以视觉言,无论物象之如何多姿、如何多态,皆需将之转化为可以物化与操作的形状、色彩和形式,其中画家的精思与锤炼,又源自一个经过长期训练和文化浸染的心性,正如《觉林菩萨偈》所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其彩色的分布,皆是心相的显现。然其“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在此,不去讨论其中深意,就绘画而言,或许取其字面意思即受用无穷,其大种者,在于内心无染的本性,或以心相代之亦可,这需要画家逐渐纯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语言,并能在纷杂的物象中,成就最感人的意象和形象,此其二。

纵观绘画史,有成就的画家无不在此二处着手,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