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看陈佳的画,这四句谒语,顿时似春风拂面而来。“禅思”是真如实相的智慧,陈佳即拥有此种一眼望穿的本领。弱水三千,难为人的是取舍与贪欲。她是敏锐而清净的,只取那足以拈花一笑之一瓢,就这样画过去,就这样画下去——就够了。
婆娑世界中诸般的缺憾与无奈,虚幻与浮华,在陈佳的画作中似乎都是淡淡的虚无。陈佳的新作《石窟寺》系列,当属新生代感悟意象油画的翘楚之作。这一系列作品,用纯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纯东方的人文内涵与介质,读这些匠心独用之佳构,却并不刻板生涩。这种能力,并非仅仅是技法层面的独特摄入与性灵笔触,更是融汇了其性情的恬淡与静雅。
陈佳的敏锐,还在于捕捉到了时空之间的历史张力。雕凿于石壁之上的万般佛像与大千世界,它们的宗教神性,随着历史的风雨洗礼,渐渐变成了无名氏的石头记忆。它之所以还能继续唤醒后来者的虔诚与信仰,正是这些无名之石上所承载的,是世人对命运的畏惧,对悲情的怜悯,这也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陈佳喜欢将石窟中佛像的具体形象模糊化处理,正是感知到了人与佛、自我与世界、世俗与般若的诸般面相。其实,再坚硬的石雕,在历史的无情冲刷下,都会面目全非,留给后来者的,只有记忆与想象。
每一位对自我有着执着追求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历程,往往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场与现实、与物欲、与小我的战斗。陈佳的画作,却看不出任何硝烟弥漫与心力憔悴,有的只是风轻云淡与一派天真。
所谓直至人心,见性成佛。观陈佳画作,并非仅仅可获取一种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更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悠悠涤荡。
是为记。
(雷波: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北京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