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水墨的延伸——读曹巍的绘画艺术


文/陈青青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0-08

自近代以来,中国水墨画可以说逐渐变成了一种新媒材下由宣纸、毛笔、水和墨互相交融形成的一套规范体系,媒材的变革使得传统的水墨语言被解体,同时在这种媒材工具的大变革语境中,中国水墨画的前景也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可能性。

在曹巍的人物画作品中,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他清晰的感受到对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应当具有的某种特殊意念与视觉形式,也正是因为存有这样的思考,使得他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加强了对于水墨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张力。

曹巍自幼习画,于七岁师从黄耿茹老师学习绘画。后于2005年考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曾师从马琳,袁辉,曹福强,杨天问等老师,主要学习造型基础,人物小品画创作,山水画创作,花鸟画创作。在此期间有幸获得黄耿卓教授的指拨,开始正式学习写意人物画,他的毕业作品留校并被收藏。2013年,曹巍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研究方向,师从李洋教授,在校期间还曾受到史国良等名师的亲教。在中央美术学院这所名师云集,大师辈出的艺术殿堂,曹巍在浓郁的画学氛围和多学科多领域的环境中受到极大熏陶,他的勤勉加之对生活的敏锐使得他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对水墨人物的理解有着非常大的进步。

他的作品中往往充斥着对于人物角色的敏锐,准确的造型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形态与个性,墨与色彩的运用一反传统观念中墨与色的冲突表达,例如他的作品《晨曦》(入选2014年青春志·首届北京青年美术家艺术嘉年华展览及2014年汇点·京津冀青年艺术家联展),作品以传统写实的表现方式,背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道具,人物衣着颜色鲜艳饱满,加强画面的亲和力,总体呈现出柔和温念的色调,表达了少女青春年少时那段懵懵懂懂的青涩时光,引导观者产生一种情绪性的带入,产生出强烈的共鸣。

除了平时在校期间的写生和临摹,曹巍还经常在各地采风写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寻找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他经常在北京近郊搜集素材,也曾涉及到河北、河南、陕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都市题材、社会问题等都是他研究表现的内容。作为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画家,他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转换为对表达方法、造型语言与画面结构的探索热情,呈现出一个当今年轻水墨人物画家应有的自觉。

作为在学院体系中接受画学正脉熏陶的画家而言,曹巍立足传统去挖掘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视觉语言,以丰富的笔墨技巧来呈现物象,经营画面结构,并同时探索现代水墨媒材技法。在数年的学习之后,曹巍已逐渐从规范化和基础性的语言中脱离,开始新的尝试。近年在他的画中更多的是文化意味与时代气息掺杂互溶的画面表达,并在画面结构中开始更新的尝试。水墨的冲击效果,人物的造型革新,水墨构成及画面装饰性色彩的表达成为了他现阶段关注的问题,从画面效果而言不管怎样的创作手段和革新方法都离不开最根本的中国画传统媒介,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是不能改变的。这些作品也许不成熟,也许还未成体系,但却为他自己确立了新的探索方向,在中国画这条道路上他还有许多的路要走,其路漫漫,必将笔耕不辍而上下求索,曹巍也必将会有更多的探索和进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