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远行,最难忘的是路上的风景。
不知为什么,在驶向目的地的旅程中,那窗外匆匆掠过的远方,总是会在你有意无意的一瞥后惊喜莫名,然后伴着长久的回味失落许久。
等晃过神来,已然忘记了是在彼时彼刻的某一个地方,能记住的,只有内心隐隐远去的向往。
真正的终点却满是遗憾。
这样的感觉,我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且不止一次。
怅然若失之后,于是因了这路上的曼妙风景,不羁的心便有了停留的渴望。
据说高铁上使用的车窗玻璃是特制的,因为考虑到旅客观景瞭望的需要,设计者在制造伊始,就设计了一种能延缓视觉图像的玻璃,既保证了高铁在高速行驶时,窗外急速掠过的参照物使得乘客不会产生眩晕的生理反应,同时又可以相对平缓的欣赏到窗外的美景。
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太人性化了。
看来,路上的风景和不断提速的高铁一样重要,高速发展的物资社会需求终于关注到精神慰藉的层面,开始提倡“以人为本”,真心为这个时代的进步点赞。
想起学生时代,在不能网络购票选座的十几年前,每当出行写生考察时,无论“海陆空”各类交通工具,我总是暗自祈祷能有运气买到靠窗户的位置。旅途漫漫,我实在反感和陌生人海扯或者打牌打发乏味空虚的时间,静静的欣赏窗外渐远的风景是我最大的乐趣,可能是职业本能作祟——我内心总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在涌动,幻想着将窗外的风景定格为一幅幅的画面。
也许是因为这种“工作”的性质,作为一个山水专业的画家,和普通人相比,外出的机会很多,不知不觉,我的足迹走过了“千山万水”。古人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生考察这么多年,“万卷书”不敢说读过,“万里路”是一定行过了。
行走的地方多了,留下的遗憾也自然多了起来。
走过,路过,也总是错过。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买一辆四驱的越野车,不为别的,只是为了那一路上偶遇的美丽风景和再不想为停留与否而纠结烦忧。
岁月经年,我悄然爱上了驾车旅行,爱上了写生路上的风景,也爱上了独自在路上的感觉。
车不是太多的时候,我最喜欢行驶在中间的车道,这样,我的视线就成为眼前风景的一条中轴线,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仿佛电影院里的宽银幕,构图开阔辽远,四目极望,我太享受这种把一切所见尽收眼底的喜悦。
我的画室墙上贴有一张全国地图,我曾经用红色水笔标注了曾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想象着有一天老去时,这张地图会被红颜色涂满。
理想很理想,现实更现实。时间如流水一般,终于两鬓见霜,人逾不惑,看看地图,还是大面积的空白,远看醒目刺眼。
每个男人内心都怀有一个自由的梦想,都向往着一个人纵横远方,独孤千里,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开着越野车,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不快不慢,小心翼翼行驶在城市的环路上。
远方依旧是远方,虽然我们在路上。
有一天,有位多年的好友从西北自驾游一路归来,我们约在望京的一家餐馆聚,他兴奋的讲起高速上长达几百公里的无人区瑰丽浑雄的山地面貌和空无一人的宽广车道,他说他平生第一次开到了200迈以上,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路上的风景美得让人心碎。
朋友也是画家,至今独身。他的讲述充斥着画面感,我听后心潮澎湃,神思飞扬,脑海里闪现的全是一帧帧奇妙诡谲的风景照片,酒过三巡耳酣脑热,一恍惚,远方好像就在我眼前。
踉踉跄跄回到家里已是子夜。轻手轻脚推开门,孩子和妻子早已睡了,我用冷水洗了个脸,定上明早的表铃,赶紧躺下了。
过了冲动和说走就走的年龄,——“身未动,心已远”。
其实,没有一个人眼中的风景是一样的。不同的你,不同的前路,领略的也是不一样的心境。
▲ 云梦 55cm×32cm 2017
人到中年更有不一样的感悟:那沿途路上真正的风景,应该永远隐没在你的内心深处,如果有一天它浮显于你的画面,那也绝非是风景本来的样子,那一定是你记忆开始发酵的结果。
而回忆掺杂了想象。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你的风景,都在别人眼中。
2019.1.5夜于望京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