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皴(cūn)法”指的是:中国古代画家将对山石纹理的观察剖析研究和综合整理后,用笔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法。画家把山石的纹理感受,经由毛笔巧妙的传达出来,使观者亦起共鸣的艺术过程,就是山石纹理与笔墨的一种组合。
那么这些“皴”在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光景?今次,就让我们来一一还原它们吧!
一、长短披麻皴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照片对比
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照片比对
二、大斧劈皴
马远《踏歌图》局部
照片比对
三、小斧劈皴
宋松峰《楼观》局部
照片比对
四、雨点皴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照片比对
五、刮铁皴
照片比对
六、钉头皴
照片比对
七、豆瓣皴
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
照片比对
八、折带皴
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
照片比对
倪瓒《幽河寒松图》局部
照片比对
九、卷云皴
郭熙《早春图》局部
照片比对
十、解索皴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照片比对
十一、米点皴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
照片比对
十二、荷叶皴
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
照片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