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战国帛画,魏晋以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等大家,在用线,用色诸方面为人物画大造出形神兼备的雏形。至明清以来,在任伯年、陈洪绶等的笔墨渲染下,文人画的传统、西洋画的技法,兼容并蓄,交相辉映,为现代人物画的发展点亮了指路明灯。人物画延续至当代,有更多富于理想与追求的青年艺术家,以个性的思索、学识、修养投入这项绘事,并已在创新高度上大大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程。
青年人物画家朱本群,即是这个群落中的一位孜孜不倦者。可以说,它是一位深切理解传统绘画精神的当代人物画家,在吸收、借鉴基础上,吐故纳新,又以自身个性气质去选择、充实,以至”扬弃”并重构再建理想家园。
朱本群出生在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曲阜,对于绘画的热爱,“盖天性得之”,这种“天性”,乃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若移之于禅学,便是所谓的“本心”。朱本群在学习绘画的初始阶段,完全凭着这种“本心”和热情在独自摸索。在此期间,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好,民间艺术的熏染也好,启蒙老师的指导也好,都带有一种朴素的近乎于原始形态的性质。这种原始形态虽然从现代教育的眼光来看,算不上系统,更谈不上“科学”,然而却是哺育一个艺术家成长的最好的乳汁。
朱本群在立足于当代,努力从事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向了传统,以同样的热望和执着,着眼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作为传统艺术的文人画的高贵文脉,力求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妙境界的描述,来揭示生命的本质和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深刻主题。高士仕女闲适、静雅的仪态,表达了对美的憧憬和向往更有文化价值,也更有精神意义。开始其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人物画创作。,在绘画的内容上更加丰富,画面的构成上更加纯粹,笔墨的表达上也更加精到,逐渐形成了自己在创作此类题材时从容清雅、气格高华的绘画风格。
数载执着而又沉稳的创作实践兼研究当代艺术走向后,从古典影子中缓步走出的他,已在画面构成,色墨运用层面上更胜于传统艺术手法。他将更多精力投注于画面人物背景环境的营造中。运用现代构成方式,首先令传统丹青变得立体多面、空灵多意,在以半工半写、虚实相生的山水画技法去拓展深邃神奇的个性化画境;与此同时,在抒情性的意境上再充分运用色墨交融的特征,以色为墨,化色于墨,借助墨色光影去映衬或深沉、庄重、孤寂的画中天地。画龙点睛的人物在如此丰厚华滋大背景下出现,无疑愈加主体突出、引人注目。
朱本群选择一种温和平静、积极健康的话语,叙述他的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冷静地走出一条融合、创新之路,从传统笔墨、古人情怀里解放出来,注入当代精神,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语境也许是年龄的增长,也许是有这种慧根,本群渐渐转向对传统的深入研习。画风一改昔日的彩墨而呈现出传统中国画的文人气息,更为注重从笔墨韵情中去追求品格与灵性,创作了一批风格典雅、文心万象的佳作。这些作品多以古典的仕女和高士为主,造型简朴而神情完备,虽然借鉴了唐宋绢帛工笔和明清人物画的造型,却能巧妙地幻化为自家笔性,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人物形象。让那些清新自然、恬淡雍容的古典女性和文雅清儒“活”在庭园花木、池榭茶书之中,畅游于清野云漫的山水之间。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清逸、循环灵动的气脉,上下呼应,转承启合,重则力透纸背,虚则如锥划沙,用笔时而排列有序,时而看似无章,然饱满的情绪始终凝注于运行的笔端,呈现出一种心灵深处生命运行的轨迹。使人从画面的本身延伸到一种品格及文化范畴去思考,品味到作者内心涌动着的自然而智慧的精神指向。
朱本群人物画创作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趣味,并非是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虽然他一直孜孜以求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笔墨与造型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熔铸,但其主要的立足点却是筑基于精神层面的。他曾说:“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商品经济带来经济繁荣,同时也造成了人们感情的失落。”为了扭转这种偏弊,弥补这种缺失,所以朱本群将自己人物画创作的学术定位为“新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本群上述两大系列的创作,正是这种“新传统”对当下物质极端丰富而精神严重缺失所作的反思。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朱本群这位悟高敏学、谦逊上进,既注重自己品格和学养的修炼,又不断进行笔墨和图式探索的优秀青年画家,一定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