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永乐宫(三)


来源:聂彦锋      时间:2019-03-26

1.jpg

相 知 永 乐 宫(三)

Shanxi ·Yuncheng ·Ruicheng

三清无极殿壁画考察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上清、玉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

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9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采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5.jpg


6.jpg

“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是永乐宫壁画中的重中之重。三清殿内漆黑一片。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人必须在进殿后好一会,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

环绕三清塑像的斗心扇面墙上,东西面分别是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元十子等;扇面墙背面为三十二天帝君;正面北壁东部是中官紫微北极大帝、天至大圣及北斗七星、十一曜、二十八宿及历代传经法师;北壁西部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南斗六星、二十八宿和天、地、水三官以及历代传经法师等。东壁是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和扶桑大帝、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西壁是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和十太乙、八卦、雷雨诸神;南壁两侧是青龙君、白虎君。 




西壁堪称是整个“朝元图”中最精彩的部分。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西王母端坐椅中,凤冠品服,仪态端庄典雅,表情温柔亲和。在她面前有一身着蓝袍的长者,据说是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他头微低,脸微侧,双手持笏,似有要事启奏西王母。在太乙真人的身后有两位天神作交谈状,似乎真人所禀奏之事正是他们也关心的事。这一组人物相互呼应,特别是对太乙真人的心理传神的描绘,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眉宇间显现出焦虑、心事重重的长者形象。

“朝元图”反映了道教的完整体系,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分、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







仔细揣摩永乐宫三精殿壁画,可以发现其绘画用笔十分讲究。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画法。如此精美、准确、生动的画云鬓、胡须的用笔,反映了画工对解剖、透视学的理解,而笔的运行也做到了准确、舒张、刚健,不允许有丝毫败笔,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画直线不用界尺,画弧光不用圆规,这又要求画工具备过硬的画线本领。这些正是从六朝、隋唐壁画延续下来的优秀艺术传统。





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是三清殿壁画艺术的又一特点。在富丽华美的青绿色基调下,有计划地分布以少量的红、紫、深褐等色,加强了画面的主次及素描关系。在大片的青绿色块上插入白、黄、朱、金及三青、四绿等小块亮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色是以平填为主,采用天然石色,所以能经久不变。














关于道教“朝元图”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吴道子的“五圣朝元图”。这是吴道子最有影响的道教图像,也是他唯一留存有后人临摹粉本的作品。“五圣朝元图”原来画在洛阳北邙山老君庙东西壁,东壁上画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及其部从;西壁上画西灵天帝君、北真天帝君及其部从。杜甫当年曾经赋诗赞颂这一作品:"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官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现在流传的“朝元仙仗图”就是此画的部份粉本。另外一张“八十七神仙卷”也是同画的宋传粉本,两张画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吴道子遗风。在“五圣朝元图”之后还相继出现过类似的图像,如“朝真图”、“朝会图”等。五代王建修青城山丈人观,请张素卿画希夷真君殿的“五岳朝真图”。从所记内容,可知这时创作的“朝真图”虽是朝见希夷真君,但与中原“朝元图”粉本仍有一定关系。作品一方面吸收“朝元图”千官列雁行的浩浩荡荡场面;一方面又开始表现了五岳、四渎、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木诸神和岳渎曹吏等众多的人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下界诸神形象。






宣和元年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官服图”,道士林灵素也重新制定了斋醮制度和神仙名目。“上清灵宝大法”上保存了宣和神仙系统的三百六十分位名目,大致有以下诸神:三清、六天帝君及二帝后、三十二天帝,十太乙,日、月、星宿,三官、四圣、历代传经法师,三元、五岳及诸山神、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酆都大帝及所属,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所属,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城隍土地及以上各种神仙所属兵马。这一系统成为以后制作壁画及水陆画的主要依据,也为我们了解永乐官三清殿壁画提供了重要线索!

(敬请关注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