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临帖总是把字往“匀化”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平时看得最多接触得最多的是印刷体,眼前的汉字都是规规矩矩的,占的面积都是一样的,字的大小都一样。但是书法不能这样,书法本身就有一种动态一种对比感,你把它长的写短了,短的又写长了,那么这个字就写得没味道了。
印刷体
中央美院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外国留学生临帖对“形”的把握,他们比中国学生要准确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中国学生认识汉字,他们对汉字有一种依赖性,笔顺各方面都知道,有时候就按自己的惯性就写了,观察就不仔细。但是老外不认识那些字,他不知道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这些字的笔顺是怎么来的,那他怎么去临帖呢?他把汉字当成一副画去临。所以对外国学生来说,笔顺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空间。该粗的地方粗,该细的地方细,该大的地方大,该小的地方小。所以你把帖翻转个一百八十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倒过来的《颜家庙碑》
所以中央美院有些老师怎么来训练学生?就是要打破这个汉字的“形”对书法的依赖束缚,把字帖倒过来,不许正的看。打破平时的惯性思维,这一倒着临就好啦!在字形上来说,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一倒过来就都能看到了。还有些老师让学生左手写字,不准右手写,让手生一点就能慢下来就能去更好关注用笔。这些训练方式在有些人看来会认为是江湖骗术,是杂耍,但是他们背后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这不是我们临帖的一种常态,但是我们有时候也不妨试一下。从“形”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方式去试着准确地把握这种“形”。
把字帖放倒临帖(高难度~)
这样的临帖方式比较难的,
上图就是学员临帖时不小心多加了一横
我们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的眼睛有时会有盲点,总是容易觉得写得“差不多”了。书法跟写字是不一样的,写字的时候只要把字形写出来就可以了,书法不是这样的,书法要把字里面的情态、姿态写出来。我们写书法的人看汉字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带着感情的,觉得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字,正的斜的,它都有一种情态在里面。所以我们有时候跟书法接触多了,字都是有生命的。黄庭坚的字就可以从你的脑海里面跳出来,它不是抽象的,是很生动的。
舞蹈和董其昌的书法
有时候在饭馆吃饭,墙壁是一首诗或是什么文字,它里面集了很多字,可能主要集的米芾的,但是有些字没找到就找了王铎的或者王羲之的来代替。我们懂书法的人,一看就会知道它是从哪些字帖找的字,哪些是找的不同的人的替代的,心里都会立马有感觉。我们对这种字形的把握啊,也要有这种敏感,不要熟视无睹。
古代的一流、二流、三流的书法家,固然他们在用笔上有差别,但是更重要还是在造型上的能力方面,大师就是大师。我们为什么不看名字就能知道米芾就是米芾的,黄庭坚就是黄庭坚的?就是因为他们的造型,对“形”的创造力想象力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我们之前分析过的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的造型,在他之前也有,但是只有到黄庭坚的时候才把这些东西提炼出来了,而且把它强化了。就这一点点,就足以让他在书法史上留名了。至少我们现在说到草书的话,书法史上数到五个人,就绕不过黄庭坚。张芝吧,草圣,再接下来写大草狂草的张旭、怀素,然后就是黄庭坚了,再接下来谁啊?就到王铎了,徐渭也算一个。再后来有人说就到林散之了,但是我觉得林散之还不够。反正还不是就这几个人。
大师在造型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就是超出了一般人,他们写出的字啊,是“出乎意料,合乎情理”,比我们都写得高妙。不像我们当代,有时候到展厅去看,很多人也是强调字的这种夸张、变形,他们是“出乎意料,吓人一跳”,他们就不合情理,不合这个书法的“理”。很多东西他们是生搬硬套,生造出来的,不合理。所以大小、疏密、松紧的关系,最难的就在于它们彼此之间的转换。就这样的一个过渡,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当代很多人给不出这样的一个理由。“我就是从大到小,我没理由给你。”所以他们那种空间的转换、变化,很浅薄很生硬,那些字是摆出来的。
沈度馆阁体,虽然单字好看,但缺乏变化。
“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遂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
大家写字的时候都是容易受“匀化”思想的影响,总喜欢把字写得平,写对称。字里面突出的松紧关系往往没写出来,字就写得没有味道了。为什么要让大家勾摹字帖,就是因为大家容易粗枝大叶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行,我们就是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养成对字形的敏感性,把字写得有情趣有动态感。大家要学会举一反三。
有些同学写点的时候总喜欢点中间,即使没点在中间也表现得不明确。我们惯常思维,就喜欢平均分割,一般人的思路就是上长下短等等。为什么我们写字的时候没有感觉呢?字与字之间没有关系呢?主要就是我们总是正斜把握不好关系,总是容易把字写正。米芾、王羲之、王铎等等,他们的字都有明显的松紧关系的处理。字的内部空间有时候也不能完全封闭,封闭起来了就会跟外部空间不透气,缺少一种流动的感觉。这就是一种经验问题,我自己现在写字,经常有些口就会封不起来,有时候字就需要这样一种通透性,跟外部空间的联络性。这些可能需要大家平时花时间慢慢去理解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