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肖文飞:我的书法创作观


来源:艺盘新视界      时间:2019-07-29

在创作方面,我的观点其实跟我的教学理念是一样的,叫“学书循理、回归常识”。所以,在我的作品当中可能有很多人看到前代很多经典、大师的影子,但是仔细一看好像又不太明确。我的学书思路是把古代经典作品当中,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来,然后把这些原理性的东西运用到我的书法实践当中。

1.jpg

《蓄素守中》 23×100cm

我觉得书法当中的理非常重要,只要拿毛笔写字,其实都要讲理,要符合这个毛笔的笔性去写字,符合笔理,还要符合汉字的造型规律要符合字理,这个是前提。我特别强调这个理,一定要从理出发。只要合理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觉得就就是美的、自然的。

2.jpg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 68×34cm

我的创作思路、学书思路也是从这里面出发,寻找共性的东西。关于这一点也可能跟我学理科的思维有关,我更愿意找一种类似于公理性质的一个东西,然后从这方面慢慢去生发。

3.jpg

 《宿云新涨》联69×17cm×2

我对自己的创作可能永远都不会满意。包括所有的大艺术家,取得非常大成就的,我估计他们对自己的东西都不会满意的,因为满意就意味着停止,意味着可能不再进步了。包括历史上的大家如齐白石、黄宾虹等等,后人看都是高山仰止,都觉得他们已经达到很高的成就,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内心当中可能对自己也是不满意的。

4.jpg

郭璞《游仙诗》 68×17cm

另外,我的创作跟自己的教学和思考也有关系,我以前写的字可能比较秀气,重心偏高,写得比较巧,中宫收紧,但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往重、大、拙这方面去发展。所以我目前的这个创作思路,其实跟我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学书循理、回归常识”。从理的角度去出发,去探寻书法当中的用笔原理性的东西,还包括造型、章法等等。就是怎样去寻找书法当中最大的共性,然后在这里面找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其实也是对书法史的一个整体梳理。

5.jpg

 李白《将进酒》 62×29cm

大家知道书法史的书写是非常残酷的。未来书法史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写,它肯定是记录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特征的一个书法样式。那么怎样能够找到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这样一个书法样式。它既是从传统当中出来的,但是又代表着这个时代特征,而且代表未来的书法发展方向。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建立起自己的一个书法系统。那么这个书法的面目、书法的风格,其实也是在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在慢慢做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