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故事| 我眼中的肖文飞老师


文/王瑜
来源:肖文飞书法      时间:2019-07-30

记肖文飞老师

人生求知路上最幸运的事,就是在关键的点恰巧遇到合适的老师。我学书法能师从肖文飞老师,是我莫大的幸运。

肖老师或许不是名气最大的老师,但是他是最能激起你学习欲望的老师。我学书法的初衷说来惭愧,实在微末得不足道。我一是出于朦胧的兴趣,二是因了教着几个孩子的缘故,学习下教学方法及时勘误,以免误人子弟。

就是抱着这样简单的初衷,结果一头扎进书法学习,不觉已第三个年头。学习的目标由以上的两点变成:我要当书法家,到:我想弄明白书法的奥秘。我的学书目标变得越来越高大上。这当然来自肖老师的引导。

肖老师的理工科背景给他的教学极大的帮助,他把书法作为艺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部分用了理性的分析手段,归纳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你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台阶与清晰的路径可走。这就是肖老师倡导的“学书循理”。

1.jpg


2.jpg

➤  肖文飞老师在讲课、点评

如果说仅止有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它还不足以吸引我一年一年学下去。肖老师或者说杖藜的魅力,来自于人文精神。

师从肖老师,不会让你觉到自己卑微、愚笨、毫无希望。他在直指问题的同时,会给你恰当的肯定与鼓励,让你总是信心满满。这一点在现今大的教育环境下其实并非常态,因为我们见识多了傲慢的“大师”。

就是这样的平等、尊重、温暖、光明的感觉吸引着一批批的书法爱好者来到杖藜书院跟随肖老师探索书法的奥秘。

3.jpg

➤  本文作者王瑜在杖藜书院

我2015年在肖文飞老师的清华班学习,结业时我对自己说:嗯,可以了。对于你来说已经够够的了。

2016年,肖老师创办杖藜书院,开设第一期书法高研班,针对书法从业人员及多年书法实践者,助其提高创作能力。我略一动心又犹豫了,我学书经历尚浅,创作经验不足,对于能否跟上高研班的高度心中存疑。

肖老师一句话:王瑜,把高研班报上。我说好,就报上了。我盲从,是因为我相信老师的能力以及他对我的了解。

高研班课程的高度是毋庸置疑的。老师们都是实打实的书坛大咖,我庆幸我有随手记东西的习惯,每一次课后我都兴之所至写点什么,虽然未必有深度,或许也跟书法不甚搭界。

但,那是当时的一点真实心理活动,也是对这些声名在外却又个性灵动的书法人的初印象。至于他们讲的内容,我多半都铭记心中流于笔端的实践中了。

4.jpg

➤  王瑜《荷》

一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短,感觉每次上课距离上次都好近,没来得及练好这个专题又要开始下一个专题了。长,两个月一次的集训总觉得积攒了太多的问题想当面请教老师,度日如年地等着小鹏老师通知大家下次上课的时间。

就这样在矛盾心理的双重煎熬下,一年时间倏忽过去,居然就到了回首总结的时候了。朦胧中我知道自己收获巨大,但这个收获绝不似秋收的庄稼,一垛垛具象而结实地摆在面前。

我坚信,在我日后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它们会如涓涓细流般自然流淌出来。我现在常有创作的冲动,或者尝试,这是过去不曾有过的。虽然这些冲动并未有多少付诸行动,但是我知道,这是老师们在我心中种下的种子要破壳而出了。

 5.jpg

➤  王瑜《观音·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