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万物和谐 用艺术创造


来源:艺盘      时间:2019-08-16

 艺术家简介 

Artist introduction



韩旭(秀娥)

生于1975年2月,河北沧州人,中国民建会员。1997年毕业于沧州师范学院。现为沧州横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沧州渤海画院执行院长,沧州民建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艺术履历

Artistic resume

展览及获奖

2008年作品《狮城印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山水画双年展。

2009年作品《新区春晓》入选河北省文化厅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银奖。

2009年作品《锦绣家园》入选北京工笔重彩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

2009年作品《晨曲》入选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并获三等奖。

2009年作品《静山云渡》入选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并获优秀奖。

2010年作品《雪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百虎国画精品画展。

2010年作品《同一片天空  同一个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0年作品《屏山武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六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

2010年作品《太行即景》 、《太行晨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1年作品《拯救·希望》 入选江苏省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

2011年作品《园林·家园》 入选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文联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1年作品《渤海新城》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

2011年作品《屿城晨曲》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作品《传统—现代·大美如画》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2年作品《传统—现代·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2年全国中国工笔画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作品《武当剑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话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作品《都市晨歌》入选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并获优秀奖。

2013年作品《罹难·重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4年作品《晨韵》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的明德。和融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京杭大运河》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


艺术评论

Writing notes



生态环境与人文艺术的关系

——万物和谐 用艺术创造

文/韩旭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为文明。”这是出自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的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人文艺术就是关于生态科学中研究人与环境的整体交互关系,从基本的生态意义上升到了美学的境界。

2.jpg

山水 韩旭 40X40CM 纸本

环境与艺术好的艺术创造着环境,在好的环境里又创造更好的艺术,一个理想的环境,其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我们常说物质决定意识,但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下,可以更进一步的说,就是精神决定物质。环境的内在因素—精神,其实就是人文的因素。当一批具有执着精神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一个环境的灵魂就已经形成了,随后周围的物质因素也会打上这个灵魂的烙印。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环境创造的过程,即人凝聚起一股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外化或物化最终形成环境,产生新的创造力,不断有新的积淀,通过艺术创造环境,使心灵自由,更好的生存,使艺术与环境良好的互动。

3.jpg

山水 韩旭 40X40CM 纸本

对人文生态环境的思考“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生态环境作用于人,除了物质性即自然生态的效应外,还有精神性即人文生态效应,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组合成为整体的复合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自然生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向人提供健康的物质和生理需求,人文生态侧重于人与社会的直接关系,向人提供健康的精神性的心理需求,作用于“人—社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即利用和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使人居环境达到良性的、持续的发展效果。人文理论认为“人应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人文艺术往往通过感性的直观的空间环境显现出来,如古代中国家园中社会性的人文之美和历史性的人文之美,随着人居环境的逐渐发展,演化为具体的宗教意识,政治意识,伦理和哲理意识,并总是以某种形式在环境空间里积淀,对人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导引。人在修正完善自己的生态和思想的前提下,才可以真正的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人文艺术与生态环境体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其良性结果作用于人的精神,即人文生态的效应。

4.jpg

人物 韩旭 40X40CM 纸本

人文生态环境艺术对人的精神作用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对于人的精神,心理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一为调动人的内驱力,使其自身产生一种振奋进取的潜能,产生积极生动的行为;其二为给人以某种启迪和诱导,使其人格自觉走向修正完善,如果人居环境一味提倡功利性,只求物质享受,于是人把智慧聚焦到生理方面的舒适和愉悦上,那么人就不能在人居环境中得到全面的享受,同时还会阻碍生存系统的长运行和持续发展性,因此,生态系统应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它包括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大范畴。

5.jpg

人物 韩旭 40X40CM 纸本

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与物质性和精神性因素的关系在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的满足伴随着对身心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城市中的人均居住面积的扩大,相当部分的家庭拥有较大的居住空间或两套以上的居所,人们对家居的空间功能要求相对独立,功用细化,同时,现代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关于人和环境为内容的科学研究不断增多,现代的环境设计认为不但要研究物质性的因素,更认为对人的重要影响因素,还应包括精神性因素,物质性和精神性因素在环境中分别起着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作用。

6.jpg

花鸟 韩旭 40X40CM 纸本

人文艺术与人居环境人文艺术在人居环境中的所到之处,影响着人的体验,人通过这种体验来感知世界,这种感知又影响着人格,并指导其行为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居环境通过人文艺术的方式,向人传输一种价值观,使其“有德才有情,有德才有志”,这种价值观支配着人的价值取向,在生活中获取各自所需,完成人生的旅途,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社会里,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礼”和“义”是人们尊崇的价值观,因此,人与人居环境关系是一种因果的转化的关系,人文艺术通过环境作用于人,概括地说就是要使人“修心、养性、立品”然后“平天下”。

7.jpg

花鸟 韩旭 40X40CM 纸本

在人居环境中追求精神性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的古代,相当一部分的人们就懂得从家居环境中去追求精神性的艺术境界,从皇家的宫苑,至王侯仕宦的府邸,富商巨贾的公馆,文人雅士的私家宅园,都聚焦于这种艺术境界的追求。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上林苑”明朝的“故宫”清朝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宫苑,都无一例外地把精神性的艺术体现作为最高的追求境界。清帝乾隆六次南巡下江南,据说其目的之一就是怀恋江南山水园林的人文气息,厌倦京城的政治意识氛围。

8.jpg

花鸟 韩旭 40X40CM 纸本

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人文生态环境对人的奇妙作用一点都不为过,所谓“地灵则人杰,人杰则地灵”“心心相印,因人传也,地传人”,古时江南一带因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与私家园林,还有众多的诗书传家,艺术传家,学术传家,因而使江南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有文脉相承的沿习,从而不断衍生出众多的才子佳人,如陆游、李清照、西施、曹学芹、张大千等,可见人文生态环境的良性结果能正比例地作用于人。现在的人文生态环境,应是在接受和发扬民族的人文艺术文化中,兼容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运用现代的科学成果,结合现代人的特点,从而研究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环保,人与空间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情感,人与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因此,现代的人文生态环境是向善的,是宏扬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之道。

9.jpg

花鸟 韩旭 40X40CM 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