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精品皆有静穆之气,即便是石恪、梁疯子、徐渭及八大、担当之大写意画,俱有此气息也。今人知此者少矣,得此者更是寥寥无几,此乃社会商品经济和物质追求至上,精神匮乏所致。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48.7x27.7cm
当今学院教育,难出精英。若出一二,必是学养厚、才情高、恒探究,且与其师作品相去甚远,而气息与古人相接,能耐的住寂寞、经受住物质诱惑,能用一生去追求中国画之最高境界者。
学古人书画,宜得其神气,遗其体貌,以心追之。
学画可从明清入手,但气格必追宋元。
清·高凤翰
《晴川香雪图轴》
44.5x28.8cm
书画要阳刚大气,但不可剑拔弩张;需要秀润之气,但不可萎靡甜俗;可时见缺落,但不可刻意安排。此美好之气息需要养,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养,如养玉一般。要多读中国古典经、史、哲及诗词歌赋,放眼光、通画理、广胸怀,用勤奋和时间来打磨此玉石,方有可能使其绽放光彩。
道法自然,画亦法自然也。我们要从书本中来,到自然中去。
清·王原祁
《山中早春图》
100x44.7cm
学画要耐得住寂寞,一定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名和利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在寻找自己风格的时候,要向前贤看齐,也要和同时代的人比较一下。只有这样纵横比较后才可能找到自己在哪个点上。
取法乎上者,自然会曲高和寡,在为人上,亦不会随波逐流。
清·石涛
《云山图》
45x30.6cm
常慕高隐逸士,三五知己,谈玄论道,游目骋怀。养浩然气,发真性情,以此为之书画,定入高格。
陆游当年教子作诗曾说:“功夫在诗外。”对画家来说,也是功夫在画外。白石老人晚年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精品,都源于其青壮年时以家乡为中心,五出五进,饱览沃游,再以其超人之才情,酝酿构思,运高超之笔墨表现其造化。而非天天伏案,笔耕不辍,在故纸堆里讨生活之结果。否则,何来齐白石。
齐白石《莲池书院》65x48cm
学养,学养,既要会学,又要会养。
真话,怕得罪人,可以不说;真画,可尽情的画,不用怕得罪自己。
“性情”就是秉性和才情,亦是悟性与感情。对于画家来说,没有“性情”,就不配做画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在故纸堆里寻找艺术者,画得再像,也只为末流。探寻真正的艺术,要在故纸堆和大自然间来回奔波,不断历练,去芜存菁,方为上策。
黄宾虹山水、花鸟俱精,然其已至高境界,舍略物象常形,故凡人不识。而白石之虾、悲鸿之马、黄胄之驴,虽也笔墨精妙,因有常形,乃被人津津乐道。令人深思。
黄宾虹
《黄山汤口》
171x96cm
年轻人画要大气,切不可有粉脂气。否则,愈老愈弱,积习难改,近于萎靡!
《四书》、《五经》被一遍遍地印刷,可是也只能用这种方式“传”却无法“承”下去了。文化的断代是永远也接不上的。这对民族来说是最大的悲哀。
文凭不是文化。大家都知此理,却都在追求文凭,轻视文化。悲哀。
古时候,老师地位低下,“排行老九”,却能安心教书育人,传业授道。当今,老师的地位不能说是不高,收入也不算不丰,教学成果却令人堪忧。此实乃什么都“产业化”、“市场化”的诟病。
某些所谓大展,不参加为好,越参加、越获奖就越坏。识者自知。
陈丙利 《拟白石大意之一》
画画是生活。
大师的画语录是用来启迪智慧的,不是拿来吓唬人的。见某些“大家”出口成章,全是经典或大师画语录,没有一句是自己的话。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高标,皆是品格高、气韵奇、学养深、见识广,精研艺术,一生求索者。
画画就是画自己。画面气息就是个人学养的展示,笔墨品质就是个人品质的体现,画的风格就是自我性格的影照。
大器必晚成。如树木一样,十年成材之梧桐、杨柳,其品质岂能与百年成材之紫檀相比较?
陈丙利
《武夷山上有仙灵》
68x45cm
画画要有殉道精神,要抱朴守真,耐得住寂寞。
书画小道,养气为上。
书法与画法通也,非同也。
书画同源,同源于生活,同源于大自然。
盛懋与吴镇的画相较,孰高孰低,方家自明。然在当时,盛家门庭若市,吴家门可罗雀。道理与当今通也。
气味即气息与味道。画要有气、有味儿,要有生气,耐品味,能回味。
陈丙利
《烟云供养》
60x50cm
画就是画对比。
画面无非就是点线面和黑白灰,画面并非就是点线面和黑白灰。
做人要知书达理。画家更要知书达理,要多读、多悟,方能达理。
“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讲的是境界问题,“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说的是法度问题。可见人品高低对于画家来说是何等重要啊。
陈丙利
《高士图之二》
78x48cm
创新并非就是反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
中国画像京剧一样,讲究抒情达意、言简意赅。对于笔墨语言造型语言的锤炼,都是匠心独运,反复斟酌。看看北京画院藏的齐白石老人当年的草稿,就知道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了。
笔墨在某种状态下会呈现出其独特的美,与形无关,其自有神在。
2010年
陈丙利:
山东临朐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品鉴藏与市场研究工作室导师,
南开大学艺术与艺术品投资方向博士,
天津美术学院学士、硕士。
2015年应邀赴韩国东国大学艺术学院讲学。
出版有《澄怀观道—陈丙利山水作品集》《明心见性—陈丙利作品集》《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集》《大道之行—陈丙利博士毕业展作品集》《山水观我—陈丙利作品集》等。绘画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吉林市画院、无锡市书画院、吴冠中美术馆、南开大学哲学院以及韩国东国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和艺术机构收藏。
展览及获奖:
“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优秀作品展(2004年,天津)
首届中国写意画展(2005年,深圳)
黎昌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年展金奖(2006年,北京)
全国八大美院师生优秀作品展(2008年,上海)
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2008年,北京)
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2008年,桂林)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优秀作品展(2009年,天津)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作品联展(2010年,泉州)
东方既白—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1年,济南)
“墨迹·心迹”中国画作品三人联展(2011年,天津)
首届优秀中韩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2011年,韩国首尔)
中意韩名家佛罗伦萨精品展(2012年,佛罗伦萨)
澄怀观道—陈丙利山水作品展(2013年,临朐、成都)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作品展(2013年,天津)
南开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师生作品联展(2014年,天津)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师生作品全国巡回展(2014年,上海)
淞风雅集—2014·吉林市画院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14年,吉林)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优秀作品展(2014年,天津)
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展(2014年,天津)
古今之变—吴冠中美术馆新水墨提名展(2014年,无锡)
金品·中国水墨名家精品展(2014年,济南)
同道梁溪—2015·全国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2015年,无锡)
午马未羊—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2015年,商丘)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师生作品全国巡回展(2015年,重庆)
水墨青春—天津青年书画家学术提名展(2015年,天津)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精品书画展(2015年,包头)
乙未新势—青年画家十人展(2015年,德州)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博导七人展(2015年,青州、寿光)
灵气所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展(2015年,临朐)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师生作品全国巡回展(2016年,深圳)
大道之行—陈丙利博士毕业展(2016年,昌邑)
同心筑梦 丹青撷英—京津冀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沧州)
2018首届博艺计划年度提名展(2018年,济南、潍坊、淄博)
中国画院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名家书画展(2018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