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聊斋志异》的婴宁篇。
王生郊游时遇见拈花少女婴宁,为其笑声倾倒,而后竟相思成疾。几经波折找到少女并把她带回了家。婴宁是狐狸所生异常爱笑,惹来祸事。但也凭此得到了对她的身世有所忌惮的婆婆甚至是家仆和邻居们的喜爱与认可。在人间生活多年历经世事又在王生的帮助下了结心愿的婴宁最终变得更加沉稳和泰然。
白话缩文
容华绝代憨笑女
藏花枕底痴书生
《婴宁》——于受万
莒县罗店人王子服自幼聪慧,十四岁考上秀才。父亲早逝,母亲更加钟爱他。
王生郊游时遇见一拈花少女,为其笑声倾倒,相思成病。他将少女丢弃的梅花藏于枕下,不食不语,形渐消瘦。表兄吴生哄他说:那是你姨表妹,家住三十里外西南山。王生独身去寻,竟在山中与少女相遇。又见了其母,老太婆认他做外甥,自称秦氏妻,无生育,女儿婴宁是姨太所生。王生取枯梅向婴宁示爱,婴宁咯咯直笑,却不解何为夫妻之爱。
蒲松龄故居一角
王生带婴宁回了家。王母大为惊诧:嫁给秦家的姐姐早死了,怎么还在人世间?因此对婴宁有所忌惮。
婴宁善女红,极爱笑,讨人喜欢。王母疑惑渐消。婚礼上,婴宁笑得直不起腰,令王生又爱又羞。一日,婴宁攀到木香架上摘花,被邻人浮浪儿子看见,出言挑逗她。婴宁手指墙角边笑边下,似答应与其幽会。天黑后,那浪子潜至墙边,一见婴宁便上前行淫,不料阴部锥刺般剧痛,半夜就死了。邻人在墙下枯木中发现蟹子大的巨蝎,指控婴宁是妖怪。县官判其蓄意诬告,婴宁免遭刑拘。王母责备婴宁乐极生悲,婴宁发誓再不笑了。
蒲松龄故居一角
一天,婴宁流着泪告诉王生,她是狐所生,狐母临终将她托付给鬼妈。如今鬼妈寂寥无助,因而哭泣。王生进山找到秦姨妈遗骨,与秦氏合葬。每年寒食节祭扫,从不间断。
后来婴宁生下一男婴,逢人便笑,颇有其母当年风范。
名家解析
美丽聪明而善恶分明的婴宁,本属狐仙异类,而所经历的人生却与现实人生并无二致,这套全图抓住了[写鬼写妖实为写人]这个主线,把人性加进去,构成了这套画作的主旨。
此图非但主体情节生动传神,配景中婴宁的三笑特写神态各异,就连三人头发的不同表现也颇具匠心。画面右侧婴宁的双足,右足双钩,左足只用一笔短线稍稍带过,如此等等。这些细节乍看漫不经心,随手拈来,实则体现了于先生过人的造型功力和人文修养。
——许洪国(许洪国,号营丘子、营丘布衣、橐驼翁,故居有两株合抱之槐,遂以二槐草堂额其居。1965年12月生于山东淄博临淄。)
小编有言
于老师创作的最大的特点是避免给观者带来刺激,所以他把王生与婴宁一家幸福美满的场景放在中间。写鬼写妖实为写人,所以在画面左边,于老师突出了三个婴宁的面部特写:“婴宁的笑。“这是全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左侧是婴宁惩戒好色邻居的场景,这是全文一个冲突点,也是婴宁性情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是全文值得推敲的一个场景。
蒲老构建这篇文章跌宕迷离。王生巧遇爱笑少女婴宁,满腹痴情相思成疾,表兄为安慰他随口编造的谎言王生却信以为真,只身前往寻求少女,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不仅找到了,而且表兄所说的一切都得到了印证。
于受万先生画室一角
只是婴宁异于常人的爱笑令人疑虑,抚养她长大的养母被王母证实早已去世,而后表兄再寻访婴宁家却找不到踪影,只看到一座野坟这一切都令人心生疑惑和担忧,引人入胜。
文章对婴宁有许多正面和侧面的刻画。婴宁的爱花爱笑、婴宁的口无遮拦、婴宁的勤劳善良。鬼母、婆婆对婴宁的评价,周围人对婴宁的接纳和喜爱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活泼、善良、单纯的令人喜爱的少女、少妇形象。
“爱笑”是蒲老赋予婴宁最大的特点。其实蒲老这样设置是有深意的。为什么婴宁如此爱笑,她真的是傻是天真不知忧愁吗,其实婴宁身世很凄惨,她是人狐结合的后代,被狐母死后托付给鬼母,被鬼母养大。她不可能跟着鬼母一辈子,鬼母也为她的将来发愁,她其实算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
于受万先生画室一角
从她惩戒好色越矩的邻居,心心念念想报答鬼母希望帮鬼母与秦氏合葬这些事可以看出婴宁其实是一个很有思虑,重情重义的女子。并非大家以为的没心没肺,不谙世事。她的爱笑也许只是她的掩饰和保护,掩饰她的痛苦和思虑让人不可怜她或者不忌惮她。当然也有她生长于野外没有亲生父母教导较少接触复杂人事比较单纯的原因。
而得到王生一家的爱护历经世事的婴宁再也不需要过分的笑来掩饰自己,她变得无笑无戚。变得更坦然成熟当然也失去了少女的天真烂漫。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无从判断,或许人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得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这就是成长的喜悦与代价。
于受万先生画室一角
当然,婴宁的笑与不笑之间的转变的设置其实暗含蒲老对封建礼教迂腐落后残害和压迫女性的抨击。婴宁不爱笑了,这是观众不想看到的结局,但是却符合她要在人间生存的现实,幸好她的儿子延续了她爱笑的性格特点,这也算是蒲老稍稍安慰了读者的一个巧妙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