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盘解读丨厉害了!这幅画被72亿人观看!


来源:艺盘      时间:2017-10-27


2017年10月25日中午十二时许,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了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作为见面会上背景的巨型国画映入观众眼帘,这就是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人创作于1994年的《幽燕金秋图》。它十多年来一直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多次见证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体亮相。

1.jpg


2.jpg


3.jpg

见面会直播截图

每逢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完毕,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从会议室走出,步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常委们都会在这幅色彩柔和的《幽燕金秋图》前召开记者见面会。

并且,《幽燕金秋图》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

4.jpg

《幽燕金秋图》局部

5.jpg

《幽燕金秋图》局部

《幽燕金秋图》是一幅鸿篇巨制,长16米,宽3米,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作品。表现了阳刚之气、雄强之气、磅礴之气,表现浩荡的祖国之情、民族之情、时代之情。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巨制的高清全貌:

6.jpg

《幽燕金秋图》画面气势磅礴,笔墨酣畅淋漓,山石奇绝跌宕,青松巍然林立,浑厚雄强,生动清新,一派大家气象。

这幅画大致描绘的是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作者抓住气势宏大雄强这一基调,创作时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和整体氛围的渲染,行笔、用墨、构图、着色都讲究力度,讲究气质,讲究豪情的表达。

同时,画家以运笔如刀的书法功力跌宕用笔,传统的马牙皴法,富于变化的山石结构,明暗虚实的细微处理;或骨法用笔,水晕墨彰;或阔笔泼墨,墨色交融。这一苦心的操作,使中景尤其动人。

大山堂堂,壁立千仞,气势雄壮之象跃然于纸上。兀自巍然屹立的山峰,透出未按的人格和刚劲的风骨,透出中华民族盈于天地间的浩气。群峰激荡,山峦奔涌,人们感知到风的呼唤,山的奏鸣,海的吼叫,气的升腾,火的燃烧……以亢奋激越的艺术主调,表现了中华民族追风逐日的奋进情怀。

《幽燕金秋图》的远景,是逶迤的群山,峰巅连绵,推向长空。这是雄强之势的延伸,亢奋之情的继续。磅礴万物,挥斥八极,上逼云霄,将自然山水、宇宙天地融为一体的远景,展示了“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气魄。壮阔的空间,仿佛出现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物之大象,在雄壮的交响曲伴奏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昭示,表现了雄强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奋的时代情。画作上题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系出自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

艺术评论家赵金光先生认为,画的中景是艺术家的春秋之笔,是描写今天,是现实;远景是写明天,是未来,是艺术家的乐观的憧憬。

7.jpg

侯德昌于画前

关于《幽燕金秋图》的诞生

1994年,中央决定对人民大会堂进行大修,包括东大厅在内。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是国家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场所,挂在这里的画,必须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现阳刚之气、雄强之气、磅礴之气,表现浩荡的祖国之情、民族之情、时代之情。在审查装修图时,原先设计的一张大画是油画,未获通过。

经过慎重考虑,有关部门选中了以画风雄强著称的侯德昌主笔,创作巨幅中国山水画。

在征求了张仃先生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后,侯德昌决定以北国长城入画。随后,他的学生耿安辉、窦宪敏来京协助创作。

1994年国庆节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墙上挂上了《幽燕金秋图》。

《幽燕金秋图》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称赞画的气势很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张仃、白雪石、秦岭云、卢光照等艺术大师给作品以充分肯定。

8.jpg

侯德昌

侯德昌介绍

侯德昌1934年生于河南辉县孟庄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便喜欢书画,刻苦练字,天资聪颖。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并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除《幽燕金秋图》、《松涛深处听泉声》外,还有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均为侯德昌所作。

9.jpg

侯德昌《松涛深处听泉声》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内的金字隶书“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也是侯德昌所书写。

10.jpg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

1992年,他为申办奥运会主笔创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形象地再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1995年和1997年,他为中南海创作了《山永寿松长青》等多幅山水画;1999年,他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山水画《长城雄关图》等。

11.jpg

《中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