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谈山水画创作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以山为德,以水为性,以墨为精,以笔为神,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就是在当今摄影和其他艺术媒介迅速发展高度繁荣的今天,我们依然会使用毛笔寄情山水、畅游天地。那么,面对着中国悠久深厚的山水画历史,作为今天的我们在拿起毛笔创作一幅山水画时会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或者会产生许多疑问:一幅画应该怎样画?怎样构图?怎样设色?怎样继承发扬传统?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等等。因此,我们不仅要会画一张画,还要通过一件件艺术作品的创作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和艺术上的发展方向,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不只是关乎表层的技法,更涉及到一个画家的创作观、艺术观、思想观,技法因素和精神内涵,共同组成了画家作品的风格面貌。本篇就是以我的山水画作品作为一个案例来讲述山水画的创作,试图解决以上困扰学习者的疑问,从而树立正确的创作方法,主要分为四讲来阐述。
第三讲
《春江牧歌图》创作步骤举例
第一阶段:构思
表达出一种远古质朴、宇宙洪荒的山水意境这种意境已经孕育着人类生命的开始,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处在一种静谧祥和的景象之中,画面的山川、河流、云雾等要素均使用了一种幻化朦胧的笔墨予以描绘,以努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神秘意境,一切都浑然一体。亦使得观众往往联想起在山水画诞生之前的更为古远的、荒烟蔓草的中华文明滥觞之期。构思应该建立在你对自己的绘画风格的走向的把握上,通过一件件的创作作品的不断修正和总结使之更加接近你心中理想的山水意境。
第二阶段:构图、草稿
依据构思,把创作中需要的物象和位置作简单的草图。最顶端的天空用重墨色来表达,以便更好地突出烟云的形态。最底端的墨色相比顶端的浅些,采用渐变的灰绿色逐渐地塑造出云的形状,中部采用湖水把远处的山川向后推远。最后白云和山川浑然一体统一于宇宙天空之中(如图1)。山水画的构图要强调整体的架构,包括墨色的轻重转换、横线与曲线对比、整个意境和色调的把握等等。构图不能局限于一草一木而过分具体化,因为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会有许多的偶发因素和笔墨的偶然效果。在创作中要善于把握好这些因素,顺势生发,偶发的笔墨会超出你的想象而使得作品达到更高境界,这也是创作的乐趣所在。
图1 《春江牧歌图》 构图草图
第三阶段:起笔作画
在宣纸上开始作画的时候,可以简单地依据构图起个碳笔稿,简单地确定一下各种需要描绘物象的大概位置。或者把构图放在脑海中,作画的时候不在宣纸上起草稿,只是在构图和草稿阶段做细致的推敲后直接在纸上作画,我一般使用这种方法。不用再宣纸上起稿是为了增加笔墨偶然性的机率,可以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随势生发,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艺术创作要胆大心细,考虑好之后就开始大胆的发挥吧。又比如在右面中部靠下的地方一片模棱两可的烟云如果按照山石的结构继续向上刻画会感觉到很呆板,也是顺势生发,改变了原来构图的某些地方。还有左边中部的水面,一般常规的话是近处的水画的墨色深,远处的墨色浅,我正好反过来描绘,远处的实画,近处的虚处理,也能收到浩渺悠远的意境。创作过程中的这种随机应变能力是必须的,不到最后完成一刻,作品都会存在变数,只有这样创作才会有乐趣,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1、先画两头牛,这是整幅图的“画眼”。当画完一头牛再画第二头的时候要考虑到与第一头牛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大小和形态动作要有所区别才会显得生动。牛画好后再画后面的草、树和山石。再画底部那两头牛的时候,周围山石的处理如果刻画的很实就会显得很满,可以临时变换成云的形状,顺势在底部增加了几个类似的云与之呼应,这样处理反而增加了神秘感(如图2)。
图2 《春江牧歌图》 步骤一
2、把右边的山石画出来,注意山石的结构要笔笔生发,多用干一些的笔触,皴擦灵活运用,“活”字当头,画的过程还要考虑到与周围物象的关系和形式的统一。山石完成后再把树木画上,树根与山石接触的地方用笔要虚,树木不要画的太多以便体现古朴苍茫的意境,但要注意树与树之间的联系和呼应,这样就会感觉更有生机。画面中间的主要云的升腾要随环境的画出,不要太刻意安排好的具体地方,要让画出的云看着能“动”起来,就要求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首先要体会到云的流动,也就是意在笔先。还要注意云的边缘线与周围物象的相互衬托关系,两边结合着画才能完成对云的塑造(如图3)。
图3 《春江牧歌图》 步骤二
3、画出湖水和后面的山石,注意湖水的虚实关系,要逐渐的推向远处以便画面空间的展开。后面山石的处理要以虚为主,但要明确画面的结构。结构就是作品的骨架,骨架搭建好了,作品才整体完整有气势。不要所有的地方都完全画到“十分”,要适当留有余地,所有物象和景致都画出后进行整理,有的需要进行两遍、三遍或者更多遍的刻画和皴擦,这样的画面才会厚重有深度,切记平均对待(如图4)。
图4 《春江牧歌图》 步骤三
4、调整
最后依据整体的布局把作品的细微处和需要强调的地方做修改调整,该弱化的东西弱化。该强化到地方要强化,需要进一步皴擦的山石树木也可以继续的调整刻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得创作作品更加接近你的原始目标和想法(如图5)。有的地方也可以为设色步骤留有余地,待设色完成后再作最后调整。
图5 《春江牧歌图》 步骤四
5、设色一
上色的过程也是对作品重新认识和再创作的过程。设色要选择一个与你设想的意境相符的主色调,不能一块红一块绿,要保持主色调的大致统一,主色调主要是由花青、淡墨和头绿调和而成,依据画面需要再进一步地搭配。山石的顶部需要留几处的空白罩上赭石。待第一遍颜色七分干时再上第二遍颜色,第二遍颜色不是第一遍的重复,是依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色彩的调整,第一遍好的地方可以保留下来,不合适的地方也可否定,在上面再设色第二遍。设色步骤需要把握几点:第一,在色彩的调和过程中颜色不要在调色盘中调和的过于均匀,太均匀的色彩用到画面上会过于“滑”,缺少了层次感和笔触感。一般设色时需要多少颜色的量就调和多少颜色,随调随用。这样的设色方法使每一次的颜色调和的都不完全一样,让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第二,在设色的过程中,颜色和颜色之间界限不要太过分明,相近的色彩可以含混在一起,这也是第一遍颜色八分干时再进行第二遍设色的原因,使得每一层的颜色之间既不完全相同又能融合在一起。第三,设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错位”使得现在的物象和原来的物象不完全相符,或者对原有的墨色物象进行改造而生发出新的形象和形式。这就是利用设色阶段对原有的创作进行重新审视、修正和完善,这种改造会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厚重也更“耐看”。因此整个的创作过程都是在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接近你创作目标的过程。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对画面的驾驭能力(如图6)。
图6 《春江牧歌图》 步骤五
6、设色二
待冷色设色完成后,再依据画面整体布局和结构进行暖色调的设色,这时要放眼整幅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收拾整理,但是冷暖只是相对的,具体设色还要依据画面进行,最后完成作品(如图7)。
图7 《春江牧歌图》 步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