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墨语言现代走向”学术论坛在青岛宝龙美术馆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传统”与“创新”、“水墨”与“笔墨”观念的内在整合与当代中国画书写性问题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与艺盘平台合作的多位艺术家参与其中,大家在水墨传承、美学价值、艺术影响等方面交换了认识,将论坛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加研讨会的嘉宾进行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聂松博士从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宜先生为画展题写的“其命维新”的哲学内涵和其中“新”字的本质意义开启本次研讨会的内容。首先提出艺术家生命关怀的“新”和艺术所赖以存在的“适我无非新”的本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割裂是一个误区,艺术不是以“创新”而存在,而是在传统艺术语言系统内不断的推进,艺术本是不能割裂的“传统”;然而,笔墨推进的同时,艺术观念是与时俱进的和超越本有的,这是“新”的常在意义。艺术的理性其实就是笔墨的内在建构,要继续探讨“传统”、“现代”、“笔墨”这几个关键词,则要建立在艺术“传统”的鲜活生命递进的基础上。
聂松博士学术主持
苏国强博士在论坛上表示:“水墨语言的现代性”走向,并非仅仅是现代人的话题,也是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画家所共同面对的话题。每个时代背景下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推进,从而创作出属于自身时代背景下的绘画作品,创作出属于个人的艺术语言。苏博士对“水墨语言的走向”有着自身的几点思考:“师古”,强调笔墨的传承;“师法造化”,强调从大自然中获取新的感受和血液;认为“师心源”是最难的,强调艺术家要明确对自身的思考,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反对所谓的为个性而个性、为风格而风格、为现代化而现代化,提倡艺术家要踏实做学术,走适合自己的路。
苏国强博士发言
安祥祥博士则对恩师范曾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判断艺术品的标准不是新和旧,而是好和坏”感受颇深,他谈到真正“好”的艺术品,“新”也必然在其中。尤其在看过青岛宝龙美术馆馆藏作品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的、经典的绘画作品是历久而弥新的。他认为艺术追求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艺术创作因作者体性的不同而自然生出不同的面目,因此既要注重心胸眼界的修炼,又要保持一种真实的自我表达。
安祥祥博士发言
亓文平博士对策展人对此次展览准确敏锐的把握称赞有加。他说所谓学术性,更多的是美术史的坐标,具有一定哲学性与思想性。如果绘画脱离开学术、品质坚守、时代、情感,那么一切的技法都为零。
亓文平博士发言
另外,青岛宝龙美术馆馆长刘建栋先生,艺术家李立博士、杨硌堂博士以及藏家金延国先生等等也都先后在论坛上发言,使探讨更具鲜活性、多元性、学术性、现代性。
刘建栋馆长主持研讨会
这样的氛围显然与艺盘平台甄选艺术家的标准不谋而合,作为有着良好学院教育背景的聂松博士、苏国强博士、安祥祥博士以及亓文平博士等等代表了未来一众探索艺术风向,引领艺术潮流的艺术家,他们敏锐观照世界,深刻剖析自我,将学术与艺术时刻探索到底的胆魄值得你我的敬佩与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