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宴会都是亲友间表达亲密,增进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由于疫情,我们不能跟亲朋好友一起宴饮,但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屏幕,看一看古人是如何举行宴会的。古人喜欢宴会,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种类花样繁多。士子登科开宴庆祝,富豪大夫宴请宾朋,文人墨客出游雅集,政治图谋掩人耳目也要以宴会为名。
佚名《唐人宫乐图》 绢本设色
最早古人宴会时,没有桌椅,只能在地上铺上粗料编织成的“筵”,放上食物充当餐桌,在粗料上再铺一层细料编织的“席”,放上垫子充当座椅。于是,“宴席”的叫法就这样传开了。
赵佶 《十八学士文会图》
赵佶 《十八学士文会图》局部
宴会的最早记载是周代天子的“八珍宴”,六菜二饭尽显食肉之欢,那时的宴会食物以肉食为主。它的出现体现了古时烹饪技艺的精美性。后来的“楚宫盛宴”则反映了两千多年前长江流域楚宫宴饮的场景,菜料的选择方面变得更加精细,制作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荤素结合的搭配组合更加合理,也为后代宴会的发展起到了的奠基作用。
《野宴图》 唐代韦氏家族墓墓室东壁
歌舞伴乐
古人好乐,宴会这种宾朋汇聚的地方当然少不了音乐加持。《诗经·小雅》中唱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就已经能够反映当时主人宴请宾客时吹笙弹琴、音乐为伴的热闹宴会场面。而《鹿鸣》本身,也是在古人宴会时点击率高居不下的唱词。后世每逢乡试揭榜后,主考官和新举人在一起宴饮被称为“鹿鸣宴”,足见宴会音乐对后人的影响至深至远。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龙池赐酒敞屏,羯鼓高声众乐停”,描写的就是唐明皇在龙池举行宴会招待诸王时,乐声欢奏中羯鼓声音最为高亢而其他乐声相比之下都黯然失色的场景。而引白居易作诗称赞的名曲歌舞节目《霓裳羽衣曲》,也是那时宫廷宴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绢本设色
除了场面盛大的宫廷宴会和酒肉聚会,文人雅集中的音乐元素也是同样不可或缺,而最符合文人风雅气质的是琴。清和淡雅的古琴,寓意着超凡脱俗的高士品格,甚至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因此,在文人雅集画作中经常可以见到高士抚琴、携琴访友的情节。
吟诗作赋
自古至今,在流传下数不胜数的诗歌经典中,有许多都是文豪大家的饮酒之作。古人喜欢边饮酒边赋诗,也许醇厚的酒香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作欲望。宴会中有好食就不能没有好酒,因此,席中饮酒赋诗就成了宴会上的精彩项目。人们甚至制定出了饮酒游戏助兴,于是创作欲望也同时得到了满足。
刘松年 《唐五学士图》 绢本设色
“曲水流觞”是文人饮酒时的一种游戏活动,参与者要坐在曲折的流水两旁,酒杯放在船型载体上,小船随水流下,停在谁跟前,就由谁喝下杯中的酒并且即兴赋诗一首。公元353年,书法家王羲之受亲友邀约在兰亭修葺,笔会中大家曲水流觞、畅叙幽情,结束后共得诗赋37首,汇集后得名《兰亭集》,而王羲之为其作序并书,便有了名扬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帖》。
仇英《曲水流觞图》
除了附庸文人风雅的饮酒赋诗游戏,在民间宴会上更加广为流传的是行酒令。行酒令由来已久,始于春秋,最早是为了维持酒席秩序和对不尽饮杯中酒的人设立的处罚,但是由于有些酒令相当斗志竞巧,因此也成为了调节宴会气氛的极佳工具。行酒令兴盛在唐朝的文人士大夫之间,甚至有人作诗来赞美这种游戏,白居易诗云:“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文征明 《兰亭修禊图》局部 绢本青绿设色投壶饮酒
宴席上除了要吃好喝好,还要玩得尽兴。于是,会享受的古人们还发明了一种“投壶饮酒”的游戏来增添宴会的热闹氛围。除过游戏性,投壶还是一项中国传统礼节,投壶礼来源于射礼。
春秋时期,诸侯们宴请宾客的游戏活动仅仅是射箭,尽管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然而的确有很多宾客并不会射箭,场面很难堪,因此便逐渐演变为投壶来代替射箭。
赵喦 《八达春游图》局部 绢本设色
秦汉之后,投壶礼久盛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游戏难度也逐渐增加,除了名目有所改变,还被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许多新的花样,比如增加屏风进行盲投,或者背坐反投。可以看出,从前被视为宴间礼节的投壶运动,已经逐渐娱乐味道甚浓。由于源于“古礼”,士大夫们一直将它视为一种雅致娱乐,但也由于它始终伴随着一套繁琐礼节,流传范围也并不是很广,平民百姓间的宴席中基本是见不到这项活动的。
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一幅“投壶图”,图中主宾对坐投壶,旁边有侍者三人,尽管已经脱离正规礼仪,但始终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雅阁和投壶一起,成为古时高雅志士的宴会象征。
佚名 《朱瞻基行乐图》局部 绢本设色
(图文信息来自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