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为吾国绘画一大特点,历代画家,品评家无不对笔墨予以重视。明董其昌语,“画岂有无笔墨者。” 简淡高古,为历代画家所追求。笔墨岂有生而知之者?亦非有学某家而得知者。笔非生活不神,墨非蒙养不灵。
有笔有墨,画之上乘。习画者,无不以笔墨入手。然则,笔墨非习而得之,乃需悟笔,如石涛云,“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悟得此道,而后用笔方有情,笔性方灵,灵则动,动则活,活则通,通则变,变通灵则笔墨现。
米友仁 《好山无数图卷》
随愚修行渐悟,“书画同源”之说渐有所明。画应以书之笔法写之,字当以画之手法绘之,而方能相得益彰。画有书写之骨力,字有画之意趣,此为悟得书画同源,从而画面意境高古,文质彬彬。
吾国绘画以水墨画著称,依字面而言,水居墨之前,凸显其重要。笔者,墨也,墨者,笔也,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二者不可分,有笔有墨微妙之处在于水,水助墨而推笔,融合三者之所长,熠熠生辉,故离水则笔枯,墨干,水之重要不言而喻。
梁楷 《泼墨仙人》
谈笔墨不可忽视用水。水,天地万物之灵,水居处,生机蓬勃。笔墨之氤氲华章,皆善借水之性灵,水者,韵也、动也、流也、润也。用水得法,笔墨如腾云驾雾,飞走龙蛇,气吞万里,生机勃然。清·松年《颐园论画》有云,“万物初生一点水,水为用大矣哉!作画不善用水,件件丑恶。尝论妇女姿容秀丽,名曰水色。画家悟得此二字,方有进境”。可染先生亦有云,“水汪汪,才有润泽的效果”,从而可知水之微妙,妙不可言。
意境之呈现归于笔墨,而皆赖善于用水。 笔墨生动之妙,在于用水。凡画之水墨淋漓,色泽丰韵,气息生动,韵律和美,意境深邃,虚虚实实,神采飞扬,乃游于心,归于笔墨,而妙在用水。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夫画者必在于全其形似,健其筋骨,以形传神。形者,像也,形像而神生,生而神采备至。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游心,而归于用笔,笔运墨之五色而显其骨力现其形,为形之骨。墨彩华章在于用水,水墨神化,气韵秀润。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
笔墨之妙,皆在用水。古有李成“惜墨如金”,清有李鱓“笔与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近人宾虹先生有云,“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用笔,笔力有亏,墨无光彩”。娓娓道来,懂墨法者,必精于水法,而在于用笔。所以然墨缺水而枯,有水无墨则散。
徐渭 《蟹鱼图》
依愚之拙见,“笔者,骨也。墨者。肉也。水者。血也。有骨无肉,形如骷髅,有肉无骨,形如墨猪,有骨有肉无血,行将就木。”所以然,笔墨要之有骨有肉有血,方有生命,画即有神韵。古之多有论笔墨,而少论水,非不知水之妙,斯乃得水法者,定能参透墨法。善用笔用墨用水者,画中气息润秀清透,色泽温润,如亭亭玉立之芰荷,青翠欲滴,如青山秋色惹人,金灿灿而气爽。
八大山人 《猫石图》
观米友仁之《好山无数图卷》,梁楷之《泼墨仙人》,赵孟頫之《秀石疏林图》,黄公望之《富春山居图》,徐渭之《蟹鱼图》,八大山人之《猫石图》,吴昌硕之 《朝日红荷图》等作品,笔精墨妙,墨色淋漓,水气袅绕,意境深邃,动情处笔、墨、水交融天成,运水之妙而助墨气生辉也。韵律和美动人心弦,冥冥兮,如阴阳和调,乾坤定而万物生。
吴昌硕 《朝日红荷图》
总之以水助墨气,以墨显水韵,要之墨中有水,水中有墨。能参水法之微,则笔墨之神韵无不备矣。
以上皆愚家之拙见,请诸家指正谬误,余将择其正者而从之,在此拜谢。
王少桓于勤勉书屋
2020年4月19日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