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笑为霖手颠倒,最分明处最模糊——枯笔之境


来源:陈凯艺术空间      时间:2020-04-21

老来泓颖不嫌枯,

扫落云山淡欲无。

翻笑为霖手颠倒,

最分明处最模糊。

[清]戴本孝 杜甫诗意图 21.8×16.4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夜宴左庄。

钤印:鹰阿(白) 戴(朱)

一、宋元枯笔传统

枯笔,亦称干笔、渴笔、焦笔,所谓枯、干、渴、焦皆是形容笔中含水量少。此称谓虽含有用笔之意,然实为运墨之法。《林泉高致·画诀》有记:“墨之用如何?”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足,不一而得。”①后来唐岱《绘事发微》讲:“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②华琳在《南宗抉秘》中称“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并称“夫干墨固据一彩”③。综上可见,运墨有浓(焦)、淡之分,后将“干”归为一色,枯笔之墨色即为“干”。

枯笔之貌,虽多见于元,然清代戴熙却有“渴毫始自营丘”之说④,并称其“惜墨如金”。

但此说偏颇,李成虽“惜墨如金”,却并非为“渴毫”(枯笔),而是偏为淡墨。因此,枯笔始于何人,仍不成定论。

宋人重墨,枯笔未兴,而此时所谓“枯”皆指使用“焦墨”,郭熙言“用浓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浓与焦则松棱石角不了然,然后用青墨水重叠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雾露中出也”⑤。后来黄公望道:“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 处……”⑥,郭、黄二人皆提及“积墨”之法,虽有顺序之别,但均称以干笔焦墨勾勒物象,区分远近之别,便可如“雾露中出”、呈“滋润”之貌。可见,郭熙、黄公望所言青墨、淡墨堆积,是笔中饱含水分的,而用焦墨则为干笔,如此干湿结合,才可物象分明。清代秦祖永云“大痴老人松字诀,惟能用干笔”⑦,而元四家中,集中体现元代枯笔之貌的,则是倪瓒。清人钱杜评“云林(倪瓒)惜墨如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夫渲染可以救枯瘠,生云烟,迂翁又何尝顷刻离是法哉!特不肯用湿笔重墨耳。”⑧另,董其昌称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⑨。今观倪瓒遗迹,亦可见其作画擅枯笔燥锋,且喜用侧笔,所绘山石似以淡墨积点成线,有斑驳之感。加上所造之景颇为简疏,简景、淡墨、“草草之笔”,这三者便构成了倪瓒萧疏隐逸之境、古淡天真之风。

[清]戴本孝 赠冒青山水图(8开之三) 19×13.1cm 纸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我友天地间,总是无情者。冰雪香可餐,柯叶翠盈把。一片何岩岩,服膺岁寒也。馀生。钤印:馀生(朱)

[清]戴本孝 赠冒青山水图(8开之四) 19×13.1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山气郁以苍,泉声咽而碧。此中有幽人,萧骚头已白。安得太无情,顽然如木石。钤印:鹰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