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生丨秦嗣德的乡土


来源:艺盘      时间:2020-05-04

某日,顾有生打来电话,说嗣德从北京回来,要我和郎宝君过去小酌。那是一家乡村特色的鱼店,鱼要浸在大锅里炖,锅下面噼啪燃着的是久违了的柴火。四兄弟围锅而坐,鱼香酒热,一下子就进入了嗣德水墨中的山野。我在那一刻就想到了嗣德笔下的那些沾满风霜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吃过大锅柴火炖鱼的?我们难道不是嗣德《同宗同根》那幅画中的孩子?我们与那些人物难道不是血脉相连的吗?

《草丛中》

秦嗣德

35×63CM

嗣德对乡土有难以割舍的情结,他不厌其烦地用山里的人物来表现乡土,他笔下的人物,大都凝结在乡土这个磁场里。在他人物的脸上,我看到了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独立的性格和特有的气质。这些人物不是简单的芸芸众生,不是委琐的,而是有尊严、有心灵企盼和追求的,甚至有一种宗教式的庄严。这不能不让我想起19世纪中期的法国画家米勒。

《水深深》

秦嗣德

70×35CM

然而,这条路走起来是不容易的。也许,一些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写实,那是没有仔细揣摩嗣德的画,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品读,会发现它又是充满了联想和大胆的夸张的。顾恺之说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你看,嗣德是从最难处做的。米勒说,“艺术的目的不在模仿,而在传神”,“只有那表达某种神情的,才能称作艺术品。”这是否也告诉了我们该怎样欣赏嗣德的作品?有了神情,诗意自然升起;有了诗意,情感还愁无处寄托?

《山涧》

秦嗣德

80×50CM

这几年,嗣德来往于北京与长春,来往于华北与东北,当然他也要去其他的地方,他的视野已成扇面,不拘于一方水土,他的乡土已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一隅,他心里有一片更广大的乡土。如此,他不能不做一个进亦忧退亦忧的知识分子,他的画所要表达以及要开掘和提升的,就一定是思想了。一个思想着的画家,就会不断地为这个世界而创新。

《天高云淡》

秦嗣德

140×70CM

嗣德长春的寓所,与我一路之隔,但我从未到他的画室去造访过。那个画室对于我来说是神秘的,我有时候睡不着觉就愣愣地想,嗣德这家伙又会在那里鼓捣出一幅怎样感人的作品呢?我就是这样,对他充满着期待。

文/张洪波

2009年1月3日记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