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理,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玉为玉石,理表示内里,意为玉石内部的纹路,广义上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的本身次序。《韩非子·解老》中又道:“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把理看作是物质本身的纹路。
齐物·理 69×69cm 纸本墨笔 聂松
聂松先生的《齐物·理》采用俯视的视角,展现了绵延不绝的群山形象。画面以平铺的方式进行展开,山形由短蹙的墨点组成,浓淡兼施,层层积染,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构成群山之象。山际间白色空隙蜿蜒而过,如河流般连绵流转,延伸至远方。通过平面化的处理,将现实中“山的肌理”提取至二维空间,营造出视觉上的韵律之感与强烈冲击。
《齐物·理》局部之一
对于这幅作品,聂松先生有着个人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理是事物的肌理,是现象界的层次的传达。作品中山的条纹所产生的这种状态,我将它称之为理。”
《齐物·理》局部之二
本幅作品通过抽象的水墨语言对山的肌理特质与形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表现,所探索的是事物之理,这种理源自个人体悟,生发于心,无不透露着作者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与理解。
巍峨绵长的山体块面由无数点积聚而成,构成了山的苍劲与雄厚,点染间快笔畅意,从心所欲而气韵浑然。形象的重复又如无限增殖一般,顺着蜿蜒的曲线向四周蔓延,营造出连绵不绝的静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