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作品中的冷意与寒气


文\贾方舟
来源:赵福      时间:2021-04-20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也适用于艺术:一方水土养一方艺术家。由于艺术家生处的地域、地貌和生态环境的不同,艺术家从自然中所受到的滋养也不同。当然,一个艺术家可以行万里路,可以天南地北游历不同的名山大川,观光奇特的地貌,但能够真正影响他的艺术的,还是那些能与他的心灵相沟通的自然环境。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代,都有不少这样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画家,他们的艺术所以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就是因为他们注重自身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和经验,就是因为他们的艺术不是从概念和程式出发,而是从个体的直观感受出发。而油画风景画的生命力,正是基于这种十分个人化感觉能力的显现。如果艺术家失去了这种个体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就很难画出自己有特色的风景画来。

从50年代起,草原风景就一直是油画家的喜爱的题材,因为凡是到过大草原的人,都会为眼前广袤无垠的草原美景所感染。但能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画出对草原的独特感受的画家却并不很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赵福的画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赵福笔下的草原不是观光客眼中的草原。因为观光客大多是在水草茂盛、气候宜人的夏季来旅游的。而赵福以大量的篇幅描绘的却是处在隆冬季节的草原,被皑皑白雪笼罩的草原。从观赏的角度看,茫茫雪野自然也有它的美丽之处,但赵福的视角不是旅游者和观光客的视角,而是以一个在地画家的切身体验,画出了一种严酷的生存环境。站在他的画前,你能感受到一种刺骨的冷意、逼人的寒气。正是这种寒冷的感觉,让我们体会到在这样低温条件下生存的不易与艰辛。

赵福能够在他的作品中画出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来,主要在于他画的是自己的生存体验,他虽然没有生活在牧区,但在乡村长大的他,从小就有对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刻骨铭心的感受。从赵福大量的写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表现这样独特的生存体验而付出的艰辛(有些作品如《北方•腊月之二》甚至是在零下二十九度的现场写生),这种直接面对自然的写生过程就是将自己置身于真切的体验之中。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能保证他表达的成功,他还必须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恰当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而赵福的聪明之处正在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并在实践中摸索到一套自己的方法,解决了从材料技法到表现语言上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较好地表达出他的真切感受,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一种艺术的感染力。如果能沿着这条路继续探索下去,赵福在艺术上一定还会有更加完美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