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像幽灵一样飘浮在那里,看不出表情,他从幽暗的宫殿里来到了外面,这个原本属于他的世界……画面中那个卖唱的瞎子仿佛是一个游吟诗人,他使我一瞬间想起了荷马。皇城前象征无上威严的石狮旁边,有人若有所思的倚靠在那里,士兵冷漠的看着那个向逊帝跪拜的人,一条老狗,流露出浓重的悲伤……。人群中也许会看到陈独秀、郑孝胥,莫理循,也许还有王国维、齐白石……,也可能都不是,只是和他们相似的一些人吧;还有那些乞丐、商人、戏子、车夫、士兵、太监、八旗子弟、爱国青年,妇女和孩子……,形形色色,好像都有生命一样。有些人做着自己的事,大多数人什么都没做,只是站在那里远远的与我们相望。时间忽然凝固,那些目光,似乎穿透了历史的迷雾,投向我们或者我们之后的将来。我们看到了什么?漠然,彷徨,还是希望?也许如同面对一面镜子,看到的是自己……
我很清楚,用语言来描述绘画是很困难的,其结果往往会南辕北辙。但是《溥仪出宫·民国十三年》这幅画,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有些话还是有想说——它与我们以往所见到的历史画有着本质的差别,技术层面且不谈,最本质的差别,它让我们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事件”。作者没有将作品变成图片说明或者政治说教,没有批判或者赞扬。画面具有某种内在的力量,宏大且深邃。他描绘的二百多个人物,大多数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才是画面的主角。而溥仪虽处在画面的显著位置,却显得非常抽象,给人的感觉与他在事件中的处境一样尴尬。画面中每个人物与周围的人都密不可分又好像是隔绝的,一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人群。我被这些人物形象所打动,看着他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活着的尊严和生命的顽强。这些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引导我们从人性和命运的角度思考历史。我忽然明白——所谓历史的真实,就写在了他们的脸上,同时也投射到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