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笔意简率中尽显书家情怀——于茂阳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流变


文/杨国栋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7-1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书法艺术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重压抑以后,开始出现了新的生机。这种新的生机对当时很多的年轻书法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天赐的机遇。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正是因为把握住了这次机遇,逐渐的在书坛中成长和成熟起来,如今已经成为地域书坛的领军人物,甚至是中国书坛创作和研究的中坚力量。山东的于茂阳先生可以说是这个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书法作品以颜柳为基础、以米芾为体章草为变,既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个性风格,在山东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这种学书经历、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流变过程以及他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意义。现试浅析如下:

一 “颜筋柳骨”的楷法根基

一九五五年,于茂阳先生出生在山东东阿县的普通农村家庭,虽然是农村,他的家庭却有着读书的传统,受家庭影响他六七岁时就拿起毛笔开始启蒙写大仿。那时候,印刷技术还相当的落后,普通农村家庭能够见到的字帖充其量也就是颜柳欧赵,所以他的书法启蒙以颜真卿、柳公权入手,当然,在那个时候也算是正统的初学道路了。就这样,于茂阳先生在艰苦的岁月(国家政权初定,自然灾害严重)里对颜真卿和柳公权楷书的坚持临摹了几年的时间。这几年的临摹就是他书法艺术的最初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根本。

十年浩劫开始了,社会陷入了混乱,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受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的制约,于茂阳对楷书的临摹也基本中断。一九七二年,政治空气稍加缓和,于茂阳高中毕业以后重新回到农村,教过书、在村里当过队长,也干过管区工作,尽管他愿意读书写字,但是除了工作和农活以外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时间了。

一九七五年,于茂阳先生被推荐到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上大学,这个机会使他走出农村,开阔眼界,也有了读书写字的时间。大学毕业以后留校任教,大学里的工作环境使得他对读书写字有了更加强烈的欲往,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大学三年和毕业初的几年里,他又重新开始了颜柳楷书的临摹。断断续续近二十年的学书时间,于茂阳先生对书法的临摹大致没有离开颜柳,楷书的临摹为他后来的书法创作垫下了很好的基础,直到现在他的行楷和行书作品仍然有着很浓厚的颜柳气息,尤其是颜体楷书的结字宽博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非常充分。

二 “米书刷字”的行草体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书法家协会以及各省书法家分会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书法展、第一届大学生书法展、第一届全国篆刻展相继举办,书法艺术也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于茂阳先生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处于春风得意的时候,趁着全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春风,他也开始了对书法艺术全面而且深入的学习阶段。

这时候,于茂阳先生开始脱离对颜柳楷书的临摹,开始钟情于米芾的行草书法。当时书法范本的印刷与发行还算不上丰富,能够见到的米芾书法的出版物仅有《蜀素帖》和《苕溪诗》两种,多年喜欢书法而又苦于没有范本的他,得到这两本字帖好似见到了东方之曙。被米芾书法的精湛技法所折服,对着《蜀素帖》和《苕溪诗》一临就是十年,他对米芾书法心摹手追,精研笔法、深究结字、醉心气韵,十年间他对米氏的笔法可为烂熟于胸。

于茂阳先生这一阶段对米芾书法十年的研究与临摹,是他学习传统、深入传统最关键的时期。他对米芾书法技法的接受再加上早年颜柳书的基础,构成了他自身书法艺术的本体,自此以后,他的书法风格不管如何变化都没有离开米书的形体。

大约在九十年代初期,于茂阳先生的自我风格和自我创作意识开始展露头角,在字形、用笔等各方面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就从书法作品来看,这一时期于茂阳的自我创作意识明显的表现出“思变”与“不群”,当然这种自我创作意识还仅仅是字形上的简单变化,还没有脱离“米家”的藩篱。

三 “传统至上”的二王沃土

在那个年代,学习米芾的人往往将自己带上了绝路,其原因就是米字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入帖容易出帖难”,在米芾强烈的个性风格的束缚下,学习者很难张扬自己的个性风格,在米芾的阴影中走出来。于茂阳先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对米芾书法精研十多年以后,于茂阳清醒的认识到仅有娴熟的临米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米的基础上要想寻求自我、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就必须深究其源,寻求米芾书法的根源所在。

大约在九十年代初期,于茂阳先生开始上溯二王,在二王的行草书中探寻米芾行草书的源泉。学习二王,他从行书《兰亭序》和《集王圣教序》入手,进而师法草书《十七帖》,对二王的行草书系统的临习。

有了十年临习米芾的扎实基础,一旦回归二王,顿时使他在书法上打开局面。对米芾书法来说,二王是源泉,而对于茂阳先生师法米芾来说,二王的行草书就是传统的沃土。他师法二王并非要创作出纯粹的二王书风,而是要通过二王来滋养自我,为在米书基础上的自我创作增加传统的营养源。他曾经将书法艺术的传统与创新总结为“传统是变,创新为常”,所以他师法二王的目的不是为“常”,而是在“变”,这种变就是通过二王笔法的中庸来冲击米芾的犀利笔法。在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中能够明显的体会到变化,这时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米字形体的变化,有了明显的自我,而这种自我又不是臆造的是有传统的,是通过二王对米芾的冲击加上自我意识的改造形成的自我风格的雏形。

四 “浑厚凝重”的章草意蕴

按常理,一个书法家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在米芾与二王的夹缝中行草书能够找到自我就应该知足了。于茂阳先生却远远没有满足于此。

世纪之初,于茂阳先生在书法风格上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一番尝试,最终他选择了章草(其实他对章草的关注要远早于此时)。对章草的师法他一开始就抛弃了元明书家的章草风格(以赵孟頫、沈周为代表),他认为元明时期的书家对章草的理解都流于表面,没有学到章草的精髓。所以他师法章草从源头上入手,临习从《平复帖》、《出师颂》开始,读帖更是在汉代草书简牍上寻求营养,深入探究章草的来龙去脉。

数年后,他开始将研究、临习得来的章草的简捷,草隶的厚重尝试运用到自己的行草书创作当中,开始了米芾与章草的合流,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比较中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行草书了,自我风格已经渐趋丰富和成熟了,二王的传统隐藏的更深了、米芾的字形已经化为己有了、章草的成分也已经融入到了作品的深层了。当然从细节上看,他对章草的应用还时有稚嫩与不成熟的成分存在,比如部分波折在行草书中显得比较突兀,为了追求厚重个别的转折笔画稍显笨重,波折较为轻率。不过,这些稚嫩与生疏在个性风格初创与形成的过程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于茂阳先生书法风格的真正成熟与飞跃,是在二零一三年夏天,朋友圈都称之为“癸巳之变”。在多年尝试章草与米芾行草书融合之后,他重新回到米芾书法中去,寻找新的营养元素,开始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米芾书法笔法的特质,最终将米芾“中锋铺毫”的笔法特征发掘再运用,来强化自我风格。铺毫与中锋常常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米芾书法中常见有铺毫用笔,但其线条质感异常厚重绝非侧锋所能完成,于茂阳将此类笔法夸张、定格为自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形体上再稍加章草的扁方。除此以外,他还大胆的运用侧锋成分,线条收笔处又常常戛然而止,看似粗糙实则独具匠心。

五 “大道至简”的个性情怀

一个书法家,自我风格(立足于传统而又充满个性活力的自我风格)的形成与成熟,仅有技术层面的锤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的个性情怀。于茂阳恰恰具备了这一点。

于茂阳先生为人素来崇尚一个“简”字,可以说为人简单、处事简约、营居简易、从艺简捷。他自己经常说:“简”就是“减”,人生只做加法定然是负累无穷,如果能用减法除去繁文缛节、抛去俗利浮名、舍弃伪装粉饰,便可以达到心迹双清的境界。为此,他还曾经为自己取了个“一简斋”的号,此中可见其心境。

“简”是至理,于茂阳先生不尽处事如此,为艺也是如此,对简约、简洁等审美取向的追求贯穿于他的整个学书历程。从早年他临习米芾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临米芾书法他的理解也是删繁就简,在用笔上他在深究米氏笔法根本的基础上舍弃了米芾用笔起收处的繁文缛节的外在表现,进而将简约的笔法本质化为己有。后来他师法章草也是如此,他将章草外露的波折跳动藏匿于深处而将厚重简捷的笔法、字法的内涵运用到以“米”为体的行草书当中。

应当说,在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书法技法层面的锤炼与积累是外在的、可塑造的,而书法家所具备的精神气质和个性情怀则是内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书法技法层次的高低决定一个书法家书法作品的优劣,而个性情怀的气度则决定了一个书法家书法作品气象的大小与格调的高下。也正是因为于茂阳先生有了“尚简易”的个性情怀和审美追求,才有了他现在书法风格的成熟与完备。

结语    

每一个书法艺术家都不是随便成功的,而成功书法家的成功经验与意义又是有所不同的。通过对于茂阳先生书法风格形成与流变的研究,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

其一,一个人的学书经历与书法创作过程不能掺杂任何世俗目的,也不能受时风的支配,只有这样在书法创作甚至是书法风格形成与流变中才能够随心所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书法风气刚刚打开局面,时人在不同目的的支配下忙于追求时风,而于茂阳则未入时弊独持了“己见”。从他的学书经历不难看出:时人在初始迷茫时他就开始痴迷于米芾刷字的痛快淋漓了;当“广西现象”、“河南现象”等大字篆隶风靡时他就开始从米书上追二王了;新世纪以来书者皆言回归二王书风的传统与正统,他却又开始了追求章草的凝重了。只有这种“今不同弊”的坚守,才能真正发挥和张扬自己的个性。

其二,书法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除了“纯粹”和“坚守”以外,又要有理性的美学思维与自我审美趋向作指导,不能一味的随心所欲。于茂阳先生的学术历程始终以简约率意为临摹与创作的统旨,不管是对米芾心摹手追,还是对章草的精心研究他都大胆的舍弃了描头画尾琐碎成分,继承和吸收了用笔和结字的实质内涵。这种审美取向的个性追求和个性情怀才是书法家个性风格形成的根本素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