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寄语


来源:灵宝文化      时间:2018-07-16

罗拥军是一位颇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本科阶段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了艺术视野。此后他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创作,积极尝试各种表现形式探索艺术语言,成绩可嘉。研究生阶段他努力调整创作方向与方法,在以往积累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务实地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后劲可期。

周京新 (江苏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省美术馆馆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正以前所末有的速度`从人们的视纯中消失,那些伴随我们童年成长的剪纸,皮影和兰印花布,已经被皮尔卡丹,明星广告和高清电视所取代,全球一体化的浪潮面前,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如何让我们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画家罗拥军先生,以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表达了他深深的忧虑和思考,他的这个系列作品,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精练,体现了画家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现代视野,他的作品我喜欢!

戴顺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看罗拥军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的大多是风格的演绎或者说是看似没有追求的追求。从《红马》系列、《呼吸》系列到《我们》系列、《寻》系列、《瓶》系列等等,罗拥军都在强调一种心态或者说是某种直觉。在这里,想到的和做到的一目了然,意欲在画中直接了当地袒露了。停在这些画面前,我们似乎看到了,没有急迫追赶时尚的固执和成熟的自我认定。这在当今的艺术潮流当中应该说是一种难于寻找到的淡定。

刘庆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罗拥军把他的绘画语言与作品背后的文化思考有效的结合起来,画面直接而不繁琐,笔墨更为坚定沉着。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古典笔墨对现实生活的融入,罗拥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近些年的系列作品实验中,不难看出他的缜思与付出。

张正民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馆长、教授)

罗拥军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正是这种经历给他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他热爱生活,冷静地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他是理性的,也是性情的,从他的作品《梦系列》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和人的思考,他困惑、忧郁、焦虑,也反映出他的对大理想生活的渴望,他期待、喜悦、梦想,《瓶系列》、《缠绕系列》是矛盾的。罗拥军又是真实的、单纯的,他作品中飘忽不定的符号折射着“禅”的哲理,空灵、超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能站立于人群之外来记录人群,将愉悦精神和理性思想寄托于笔墨的逍遥 ,这一点上,罗拥军和古代文人画家有着共同之处,“道”对于古代文人而言是无上的追求,画家罗拥军又何尝不是,尽管对于一个画家而言,罗拥军还是那么年轻,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追求完美的信念和敢于超越自己的勇气会让他的艺术之路将越走越宽。

王雪峰 (中央美院博士后、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罗拥军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关注着一群因社会竞争、精神紧张而处于“病态”和矛盾中的现代都市人和都市边缘人。这类人焦虑、迷茫、自卑却又好强。罗拥军用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去捕捉他们并与之对话,他将人们生存空间和心理空间的现象和状态化作水墨语言进行概括和阐述。画如其人,于是便有了《红云系列》、《瓶系列》、《缠绕系列》等。我认为这是罗拥军将波谱艺术、超现实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所表现出的后现代理念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作品中,我能感受到这群人表现出的不稳定感和恐惧感,但他却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这些“受伤人”的矛盾和压力诙谐地转化为喜悦和幽默,看后使人忍俊不禁,透过他的画面又留给人们深深地思考。

丁设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罗拥军能够用他自己独有的眼睛去看待这座城市,欣赏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群。他让思想的空间穿越城市与城市的走廊,飘来飘去,开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在熟悉的味道中感受都市的喧哗和深更半夜宁静下来的清静;感受都市涌动着的人群和我们所各自挤身其中的单薄和尴尬;感受都市现代文明日具狂涨和寻觅自己的一方小土,在我们挤身的城市之中静静地思索、思想。他的作品帅意大胆、另有洞天,水墨、人物造型、好看之色,可圈可点,让我喜欢。

沈雪江 (中国美协会员、国画家、版画家)

画家罗拥军用社会科学家的眼光,用哲学家的思想,用艺术家的浪漫情怀,用现实主义的态度,观察、思考社会,用画笔表现他看到的、思考的社会人生问题,揭示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至高的精神境界。

左庄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