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象探寻——兴华的水墨世界


作者/周晓陆
来源:      时间:2017-05-11

水墨画家王兴华博士,由白山黑水之间来到渭水之滨终南山麓,带着使命,也是宿命。

王兴华2000年自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以后,一直在画,主要是大写意水墨人物一路子。但是,已经看出大致以07、08年前后为界,其风格,分作两个阶段。

在前一阶段,画面充满,墨色淋漓,线条纵横,色块交错,质感强健。虽然是遗弃了具象的“形”,但在线条、色块的交响之间,观众根据自我经验还是能够看到农民工、老人、藏胞、回民……

后一阶段,有些作品还延续了前一段手法,但留白增加,让空间说话。大部分作品线条褪去,充分发挥了生宣水墨的效应,色块由凝而晕散,直至用淡墨晕染,层次丰富,虚幻朦胧。从表现上,他把审读权更多地交给了观众……

就笔墨而言,前一阶段或许远绍石恪、梁楷,后一阶段看到八大、黄质的意趣。前一阶段如山崩岩裂,后一阶段指向湖平海静去了。兴华是个动脑子的人,勤奋的人,有所追求,思动结合,于此可见一斑。坚持下去,在现当代实验水墨或水墨实验中会有兴华的地位。

大约因为人们对于兴华早期的画作熟悉一些,因此不少同人赞许他对下层劳苦大众的怜悯、同情,赞许他作品的悲剧性色彩。这大抵是不错的。可是,一位画家立场确立之后,未必只要关注一类题材,尤其在这个缤纷紊乱的当代。

举一个熟悉的故事:一个画家,完全可以依凭自己的立场,画出国王的颟顸与专制,裁缝的阿谀与狡诈,观众的怯懦与可悲,那位孩子的天真与勇敢……西方画史上不乏对于国王、贵族、神职人员的揶揄嘲讽以至揭露挞伐,中国画中似乎少一些。华后来画的人物的面更广了,这是好事。几十年以来,把领袖画得高于愚氓,领袖气场特别“红光亮”,这种拍马与造神,至今还是大行其道、必行其道。兴华好像不在道上,除了表现出来画家的骨气,当然还要砥砺自己,立志、立意、立法(技法),画出真实的世界和不同人等。

在中国水墨画各个画种中,人物画是时代风格最强的,作为大,期许也大,考验着画家的正直、胆略和功力。

兴华赶上了好时代:中国水墨画不得不变的时代,西法东渐的时代,绘画素材膨胀的时代,人物画全然不同于昨天的时代……前面讲王兴华到古长安这个地界,带着使命,也是宿命,即是开新路的使命,与参与完成中国水墨画蝉蜕龙变的宿命。

满怀艺术自觉的王兴华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当下,给予兴华的画以定评,显然过早,填一曲《西江月》赠送,以示期望吧:

“漫道伏羲曾作,又看立本闳中。千秋画史脉相通,当代丹青思动。

像象探寻未已,美真气韵交融。一番嘱咐两心同,还我真格大众。”

词毕,还是用送给真诚的画家两个字老话结尾:

“画吧!”

 

  2015年7月20日,草于唐长安宣义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