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国画家张莉萍是在2016年冬在北京央美的一次聚会上。当时在场的艺术家当中,莉萍是惟一的女性。交流中了解到莉萍当时在中央美院师从李洋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画写意人物。在国内的国画家当中,女画家主攻水墨人物的并不多,莉萍恰是其中一位。因为本人在读本科期间专业也是水墨人物,也算术业同源,所以颇有共同语言,后来相互加了微信,一直关注莉萍的朋友圈,得以欣赏到她的作品,拜读她对艺术创作和生活的感悟,在互动中不断加深对她的作品以及经历的了解。也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为莉萍写一点儿东西,但顾虑言不达意,有失偏颇,今年7月,适逢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也正值莉萍硕士研究生毕业,写此文权当对她的祝贺。
莉萍不是专职艺术家,而是江西新余的一名人民警察,国内的军旅画家不少,但警察队伍中却为数不多,莉萍便是之中的佼佼者。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进行艺术创作,近年来却有诸多作品问世且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实为难能可贵。莉萍热爱她的警察职业,很多次身着警服出席各种公众活动,更重要的是她把她熟悉并热爱的警察群体作为了她的创作素材,雄健伟岸和英姿飒爽的特警战友形象多次出现在她的国画作品当中。并且已经成为她的个人创作符号和艺术风格,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和识别度。她的代表作品《利剑》、《战狼》、《特警雄风》、《戎装待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蛟龙出征》等所表现的都是戎装特警的战斗和训练形象,尤其是从女警的形象塑造上能看出她自己的影子,体现了她骨子里那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情结。
站在莉萍的水墨人物作品前,会由衷感觉到一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既有人物造型的严谨又有墨分五彩的酣畅淋漓,既能感受到近景人物脚下荡起的烟尘,耳畔又仿佛听到战斗直升机的阵阵轰鸣……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既是又非是”的处理方法,人物表情生动而有别类,严肃而不呆板,是画家从众多警察形象中抽离和重塑出来的一种符号化的处理方式。所要表现的就是中国新时期警察的精神风貌。
水墨写意人物创作不同于工笔人物,工笔人物创作的线稿修改空间较大,而写意的笔墨特性决定了造型落笔的精准性,可谓“一笔不慎,满纸皆输”,对于大型人物群像的作品来说,创作难度相对更大。而从画家张莉萍的水墨人物作品来看尺寸相对较大,近景人物至少三人以上,人物的动作、表情既要有区别,还要有联系,更要统一在同一情境气氛当中,实属不易。在其诸多作品当中,《利剑》的水墨味道具有代表性。莉萍的写意人物创作上设色极少,惜色如金,只是在人物面部用赭石、藤黄等色调和来强调明暗和肌理或者用几点大红来交代特殊道具,如《戎装待发》中女警的贝雷帽,其余皆利用水墨本身的干湿浓淡来塑造人物形象,而这种黑白对比也恰恰符合特警服饰的固有色的特征。这也契合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国画六法之一---随类赋彩的理念。
莉萍勤奋,笔耕不辍。说到底是她骨子里的那份对国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近年来作品参展,获奖颇丰。她未来的艺术道路还很长,尤其在中央美术学院两年的深造更是如虎添翼。莉萍的笔名是萍水一芳,借西晋陆机《文赋》中“播芳蕤之馥馥”以祝愿莉萍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斩获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