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1951年生,著名画家,中国工笔人物画家领军人物,兼擅写意人物画。 原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主任,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艺评网合作艺术家。
张猛是个基本功非常扎实的学生,他的造型基础写实能力特别强,在我所招的这些研究生中非常具有发展的潜力。从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造型、色彩、构图的把握,包括对绘画语言技法的把握,都非常到位,并且很有自己的特点。
张猛在创作中
首先,从造型上看,他在人物形象整体写实的基础上局部写意,使人物形象在严谨而科学的造型基础上,有了情感的流露。俗话说“境由心生,情由心动”,注重的便是心灵感受的抒发,张猛非常注重主观的心象表达,在用线塑形的严谨画风之外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使线在界定物体轮廓的同时又具抒情性。并且这种主观意识重于客观眼见,由心生情、由情造境。其次,从色彩方面看,张猛巧妙地吸收并融合西方印象派、点彩派中的某些色彩元素,但却不追求怪异、夸张、花哨的变形,而是忠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并按照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百态人生,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追求画外情、画外意,从而使其作品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和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再次,从技法上看,他保留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特别是中国画中注重精神,追求意境、格调,重视表现性、意象性的优点,吸收西方现代主义中的构成元素,从而使得其作品在传统底蕴的基础上不失时代性。
张猛作品 《醉花阴》 45X40cm 2012年
该作品摘录自艺盘——张猛 精品展示
谈工笔人物画必然要谈到素描,可以说它是中国人物画专业造型的基础,即用最单纯、最简洁、最直接的绘画语言以最本质的方式表现物象的造型,展现画家情感的表达。张猛对于素描尤其是我所强调的“线性素描”把握得非常到位。“线性素描”一词,是1991年我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时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中国画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以线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形式表现物象,其根本体现是线条的表现力,色调是为了更充分、更深入、更细微地刻画物象,两种手段相融互补,更丰富了中国画“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思想。线性素描是以线面结合的方法去深入地观察、认识、研究物象,从而深刻地表现物象。什么样式的素描为线性素描,其实并不难理解,众多优秀画家的作品早已证明了这种样式,如西方的安格尔、荷尔拜因、席勒、萨金帕·费钦、霍克尼的作品都可称为具有线感的素描,是我们线性素描教学中最能吸收借鉴的典范。线性素描的面貌是多元的,它容纳了结构素描、意象素描、全因素素描的有益因素。作为研究造型、磨练功力、训练观察能力、调整造型观念和造型方法,培养中国人物画内在素质而生成绘画风格,线性素描是最有效的途径。
张猛作品 《自在观音》 85X60cm 2015年
该作品摘录自艺盘——张猛 精品展示
张猛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线性素描的因子,他笔下的人物造型,既有色调但又不是光影,既有结构但又不是纯属机械性的制作。他以其坚实严格、灵动准确的造型基本功,以线造型的自觉意识去观察对象、感受对象,并敏锐地觉察边线和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其绘画中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体型结构准确,反映出高度的写实功夫和艺术概括能力。不仅如此,他作品中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融合,人物造型和工笔语言都表现出了独特的写意性,颇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工笔画虽以严谨、细致、精到见长,但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虽重形似,但也不能脱离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精神标准,以及对笔情墨趣、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的追求。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苏东坡曾说“突破表面形似,而得到神韵,从而进入妙境”。“以形写神”实际上说的就是绘画的“写意性”,它包容在中国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中国工笔画植根于民族的沃土,有着自身独特的写意方式,它虽要求工致细腻,但并不是西方自然主义追求的摹仿再现,而是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提炼加工、重新组合而得到的意象,在也就是经过了一个从打碎到重组的过程。或许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时有一点夸张变形,但表现手法依然是精细的,完全不同于那种逸笔草草的视觉效果。可以说工笔画的这种写意性是对生命更本质的描绘,展现出主体内在精神与自然之理的统一,以“尽其精微”的手段来达到“意蕴深厚”的境界。
张猛作品 《莹莹》 80X50cm 2009年
该作品摘录自艺盘——张猛 精品展示
张猛的绘画非常讲究这种写意性,他的绘画突破了中国传统工笔画惯见的严谨庄重、细密沉稳的风范,以活泼轻快的笔调创立了朦胧诗化的抒情意境。以形言情、以形言意,工写结合、传神达意,避免了由于画面太工整、太细腻而出现的刻板和呆滞,他把具象与抽象结合、写实与写意相融,使两者尽力地统一谐调以显示画面的生命与活力;并且虚实结合,灵动深远,从而使得画面重现出一种朦胧的诗意美。他的这种开创性并不是与传统的对抗和决裂,而恰恰是基于并得益于工笔画传统的继承。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曾在《历代名画记》说过:“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所以,中国画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它所追求的是心性的传达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品性修养,以及对艺术精神的追求。
张猛作品 《探春》 95X38cm 2011年
该作品摘录自艺盘——张猛 精品展示
张猛是有着传统文化底蕴的,虽是工笔人物画,但在他的笔下却是朦胧诗意、简约纯净,他懂得把复杂简单化、把厚重轻松化。并且深知当下人们的心理——过多的生活压力已经让人们不堪重负,此时一阵清凉、一种舒适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和眷恋。看他的画,仿佛烈日酷暑之下扑面吹来的阵阵凉风,使人倍感清新舒爽。其画面之所以有这种效果,当然也离不开他的心性,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感性地热爱生活,却又理性地思考问题。如若对他的作品细细品嚼,便能感受到那种内在的品味性,这是他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许只有对生活中美好、诗意的领悟和把握,才能在作品中创造出诗的意境和美妙,在笔墨的挥动下传达出自然之清、物象之灵、人性之朴。所以可以说,张猛是一个理解力和表达力非常强的学生,他的作品中有非常深刻的对人生、对审美、对内在精神、对深层文化的表达,并以清新质朴的画面呈现出来,以图像的方式传达着自己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张猛作品 《梨韵菊影》 180X300cm 2013年
该作品摘录自艺盘——张猛 精品展示
最后,张猛作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者,他勤奋好学,一直在自己的艺术道路孜孜以求地探索着。我认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契合点,使作品在传统文化内蕴的基础上彰显出一种现代性的“新生力量”,将是他今后研究或拓展的空间所在。作为一个年轻的工笔人物画家,张猛已经走在了前行的路上;同时,作为一个新生代的青年,张猛更是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之以恒的坚韧力,以自己的手中之笔描绘着同时代青年的梦想与激情。
张猛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1975年生于山东郯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唐勇力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中国画学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作品收藏
2011 年 4月,作品《探微》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0 年 10月,作品《雪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 年 作品《无雨落花》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2002 年 作品《簪花》、《奕棋》被中国工笔画协会收藏;
2001 年 作品《冬至》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