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东西之间——韦国艺术状态初探


文/樊磊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21

从写下这个题目,到今天整理完这篇两千字的小文没想到竟然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由于和韦国兄熟悉的原故,开始提笔想为他的艺术写点什么的时候,忽然觉得词不达意了。由于对他的了解,知道他身为人师,又精于收藏,主要画水墨,油画也搞的不错,又是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学艺术硕士毕业生……如此等等,所以我用了“艺术状态初探”这个词组,我觉得首先艺术是相通的,艺术门类本不该有过于明确的界限,所以对一位艺术家状态的探索就远远有意思于写篇大多只是溢美之词的所谓评论。这种于各类艺术中间的“游弋”本身就很“艺术”。

再说“东西之间”,东西之间是说东西方之间,不仅他水墨、油画通吃是徜徉东西方之间,关键是韦国的美学追求,也明显的糅合了东西方艺术美学的营养。最后说“徜徉”,本来我写下的题目是“徜况”,这是个模糊的词,因为意义过于晦涩而无法合适的表达我的意图。徜徉,虽然过于平淡,但是我查阅了这个词在词典里的三种解释,最终觉得还是满合适的。“徜徉”的第一个意思是“闲游”,这是从艺的状态,是韦国的状态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状态;第二是“彷徨”,我觉得这个也适合每个东西文化融合的探索者,我相信韦国会有彷徨,并且是在解决这种彷徨中前行着;第三是“陶醉于某事物当中”,不用说,韦国一定是在艺术中“徜徉”着呢。

说到东西方艺术美学的差异和共融,这是个相当大的课题,韦国的探索我想实事求是的说也只是初步,我对他这种探索的探索更是初步,因为就我最喜爱的赵无极先生的作品我想也不能说完全打通了东西美学的差异达到了完全的共融,当然,那些作品的评判和分析已经让我们感觉难以驾御。还是就韦国的探索去就事论事吧。

首先我们来看他的第一类作品,比如他的“天地玄黄”系列,从这类作品中我们看到东方老庄式的“悠游”,一种把精神融合到“自然”物象里的和谐,黄色和白色沉淀在黑色的氤氲之中,然后用黑色的空蒙消解了一切。这种“调解”本身的意义并非仅为呈现色彩的交响融洽,更是把精神层面的对宇宙、对天地鸿蒙的“悠游”理想糅合到色与笔触的混响里,而在这种混响中,我们似乎读出了西方梅氏美学思想中主客体彼此交融的感觉。

西方学者大卫·布鲁贝克在阐述梅洛·庞蒂与东亚美学的关系时,曾指出梅氏美学思想与老庄哲学的相通之处。梅洛·庞蒂喜欢用手跟手的触摸来打比方:当我的左手和右手相碰触时,右手有碰触左手的感觉,左手有碰触右手的感觉,但这两种感觉却混沌而不可分——在这里,我身体的两部分互为对方的主体,也互为对方的客体,我的身体向自己显示自身,达到内在与外在彼此交融的状态。梅洛·庞蒂用“身体-主体”的概念,告诉我们身体和主体其实是同一个实在。身体各部分主客关系的交替、可逆显示,便证明着我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我。物质和精神其实在我这里是同一的,并不是像笛卡儿等二元论者所宣称的那样,精神和肉体是平行关系或主宰关系。

而我们的庄子则超越了文字的纠缠,用浅显易懂的寓言给我们讲了水滴入水的故事,故事不再赘述,很好理解,水滴入海,我则为水,水自是我,对水滴而言,我就是大海,大海就是我。韦国的这类作品还有《有中国符号的风景》系列、《绚》等,这些作品都将作者的“游弋”或者“穿越”甚至是“彷徨”或“痛苦”隐喻其间,让更纯粹的绘画语言和精神成为“一元”。当然,他还有好多以“物象”为基础的意向作品,比如“婺绿”,比如“西递雨山”等,当然“婺绿”不仅仅是婺源的青山绿水,更是作者“徜徉”的精神山水,那么“西递”的雨山是在大自然的雨中被淋湿还是在作者的心绪里渐渐潮湿呢?这便是他的第二类作品,《杨柳风》、《紫屿花开》等全归属这类。这类作品与第一类作品的共存让我感觉到了探索者的跋涉,这种跋涉除了坚定的前进之外当然会有犹豫和彷徨,以至于徘徊和等待。在这里,同样是东西方之间的徜徉,但是结果是不同的,也很难比对哪一种探索更成功。

艺术有大是大非,但很难有局部的好坏之分,只有喜好的区别。他的第三类作品是以《八大图示》为代表的系列作品,韦国在试图用西方的元素探求东方大写意画家的精神内核。首先我们不去探讨八大山人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探索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如果可以,那么青藤、白阳、老缶以至于书法的二王都可以图示下去。画家的精神是用绘画作品表达出来的,八大是,石涛也是,我们前面探讨的韦国第一、二类作品也是,所以我觉得只是材质的改变并不足以展示画家的精神,因为毕竟,最好的展示应该是与之相同的材质更加直接简便。用绘画的语言表达哲学家的思想当然要比表达画家的思想更容易找到共同点,所以我觉得这类作品也同样是东西方之间的徜徉,但是不如前两类,尤其第一类的作品来的更有意义。

绘画是艰苦的跋涉,是一种企图“闲游”的远行。在这里,我只对韦国君的作品大致分三类做了简单的比对,对第一类作了一种浅显的解读,一家之言,算做一种初探吧。至于他的书法和油画,我想精神的追求是一样的,不论他“徜徉”在哪种艺术载体中,我都希望他更多的陶醉和闲游,更少的彷徨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