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观念很难被消除。对待同一个明显的道理,有理性的人或许会接受,但是换成缺乏理性的人,则很快会被他无意识的自我带回原来的观点。
——古斯塔夫·勒庞
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不自觉的处在一种快速吸收和快速改变的节奏里,这使得我们逐渐要丧失掉“慢”的意识与能力,因为生怕赶不上而处在一次次“亢奋”的追赶中。乐此不疲的抓着一副副皮囊,慰藉空洞的内心,而忘记了外在需求与内在感受的深切关连。错误的观念很可能形成于这种肤浅的关照里,很难被引导和改变。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这样一种观念,就是“时髦的观念”。这类观念,因为环境影响而产生,非常容易让人着迷,然而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很少具有生命力并很少能够发挥持久的影响。
如同我们今天不自知的攀附在水墨的表像形式下,毫无本体认知意识。一切有价值的实践或者说有生命力的观念,都应该建立在有本体认知的基础上,外在形式的承载能力不能以自我麻醉的状态“苟延残喘”。核心观念的形成除了本体认知也需要外在经验的滋养。外在经验对自我感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的本体认知观念,没有外在经验的滋养,很容易被“小我”的心灵按摩所麻痹,作为一种“意识惰性”不再接受有价值的外在经验,同时以“真我”为借口回避问题。
艺术不是非彼即此的教条主义,外在经验所提示的诸多思考方式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因为快速而不被发觉。时代语境的肤浅和躁动下,绘画被赋予了各色各样的”范畴概念“。在我们对传统和现世的关照里这种”范畴概念“会影响独立观念的形成 ,本体认知能力的肤浅难以掌控和消化相关因素,想要明白的和想要得到的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隔绝了意识层面的感知。同时实践过程中对于艺术的整体节奏把握会因人而异,这种节奏不应该被外在经验的滋养和提问所破坏,个体认知为主导才具有形成有效内核的可能。
也就是说对个体认知的关照是作品具有 “气质”的基础,处在他人生命认知的思考中,其实是越来越没有归属感,也许能满足于短暂的自我慰籍,似乎找到了被认知的某个点,然而可悲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失去了很多独立的认知体验,更无生命力可言,它只能是一种附着物,核心价值无从谈起,也根本没有资格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