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申报的油画《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非常幸运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立项,我供职的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领导对该项目极为重视,积极向学校介绍国家艺术基金,经过校教授委员会评议,得到学校社科处的认可,最终落实为国家级纵向课题。同时,作为淄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青年画家,市文广新局也将此项目作为重要成果写入年终总结报告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既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和鼓励,也对我未来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怎样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回报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评审专家的肯定,以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成为我创作思考的重点。
近几年来,我在创作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静物画中转换中国审美意境和表现手法。西方油画特别注重色彩和空间的表达,是以科学认知和理性分析为基础的呈现方式,而中国的审美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是对宇宙万物概括的认知模式,注重万物之间规律和“道”的运行,关注 “个体”体验性的认知和表达。因此,我在静物画创作实践中尝试着简化色彩,压缩空间,更加注重线性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这组油画作品基于这种思考,我选择了南瓜处于霉变状态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形象因消解而色彩绚丽,溃散与重建之间各种绘画机缘呈现。我认为,作品的产生不但是各种绘画元素在画面上的组合和重现,同时也承载着创作者对于作品的文化思考和生命体验。因此,在构图的选择上,借鉴宋人花鸟中的团扇构图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出现的条屏样式来组织画面,使作品从形式感上更接近中国人审美习惯和悬挂方式。在表现技法上,采用直接画法和局部罩染、增加肌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可控和偶发之间寻找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营造,简化色彩,归纳造型,力图做到形简而意足。
经过一年多的创作,我的作品油画《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于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结项验收,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进而进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项目。油画《静物画中国语境表达》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组织的“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在全国展出,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获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不仅改变了我的创作环境,增强了创作自信,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也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格局。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仿佛按动了我艺术生涯的“快进键”。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助力,我于2017年底在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展厅成功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作品汇报展”。 2018年,我的作品《残秋图记》组画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自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淄博市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动员会邀请我介绍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经验,身边众多青年画家朋友也纷纷向我咨询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流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受益者,我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与大家分享。在咨询我的朋友中,有多位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孟祥军的中国画创作《人物》、鲁迅美术学院教师董博雅的中国画创作《三好街的故事》、淄博青年油画家崔先进的油画创作《异乡寻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其中,孟祥军、董博雅的作品还入选了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滚动资助项目;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卢永鑫的油画《故园》、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李健的油画《兄弟》、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宋玉的油画《胡杨之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国家艺术基金犹如相马伯乐,已点燃青年艺术家的星星之火,未来必成燎原之势。我相信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有力推动和引导下,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不仅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更将以自己的文化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