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心


文/子铭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0-19

建平写了一篇文章,品读周思聪先生,字里行间,透着思考与求索,也抛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艺术创作,究竟为了什么?”是的,作为画者的建平,他为了什么而画?

画者,对观者的进攻性不一定仅在于诸种深奥思想的排列组合,更在于画者由生命气息中创造出的思想表情。这表情极具张力,极其丰富,我常想,画外之功的积累的确是一件无法性急的事。那些性急的画者,大多只留意怎样去发展他们的“舞台肌肉”,而不注意丰盈自己的心灵。但丰盈的灵魂甚至比画功画技的“舞台肌肉”更重要。

倘若一幅作品,已然无法从思想那里获得思想的表情,那么,他的神情再优越也只能是茫然的优越。

作为画者的建平,有本领描绘思想的表情而不是陈述思想本身,因此,他有向观者进攻的实力与可能。

他笔下的竹,带着观者重新回归朴素,回归生命本源的智慧。走进那竹海,与竹一同孤高,与竹一同圣洁,于是,相忘。当下的我们,积累知识,但当知识与人分离后,我们该怎样生活?生活,才是本体。“忘”,是做回本来的自己。

他画秋。秋,萧寂空冷。太阳黯淡,花草枯萎,大地的色彩消褪,偶有失群的鸟,在稀疏的林间孤孤单单,忽而鸣叫,似乎提醒着冬的来临。只有那头顶的云,忧郁地舞着……秋色,也清朗,也感伤。

他的笔墨表达,细腻耐心不浮躁。他真切的而不是花哨的关注人类的生存情感心灵。只有这样,观者的心才能接受那来自画境深处的柔和进攻。他生活在当代,但他有着将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的心胸。这心胸的获得与小聪明无关,那是一种大老实,那是一颗朴素的心。经历着岁月,磨砺着心性,慢慢的,明白了,大智慧往往是由大老实作底呢。我想,这份朴素与虔敬,亦是周思聪先生的风骨所在吧。

他,当是为了那颗朴素的心而画。聪明不难,质朴不易。无论文学与艺术,当创作者面对一片空白孤寂时,请这样告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