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各种复杂心态,不论在收藏界还是艺术界,“青年画家”几乎暗示着另一个微妙的含义:赌注。在收藏青年画家作品的人中,永远不缺乏一些压注式的投资者。与欣赏画作本身相比,他们更希冀画作有朝一日升值、大卖。
有需求,就有追逐;有追逐,就有配合追逐的人。所以,青年画家的画作艺术价值,不可避免地与各种评价标准牵上关系。
然而,作为一名80后画家,袁景不论在体系内还是体系外,均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他的作品在诸多画展上,抱走了数不清的令人羡慕的奖项。
在当今如此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下,这样的结果不言自明:袁景无疑已经征服了各种复杂的理解标准的“金线”。
不过,如果你认真了,你就输了。
理解袁景的画作,真的不能用“懂画”这两个字,更不能用任何内行的标准去欣赏。
画面上的城市,大多是略显灰暗的老式厂房、居民楼、小巷。很多是平房,伫立在略显破旧的街道旁,毫不掩饰地一一铺陈开。即使是楼房,也大多是五层以下的低矮模样,伴随着各种露天楼梯,沉默地渲染上看似温暖的颜色。而最“高大”的建筑,大概就要数烟囱、电线杆、路灯杆了。仰视的角度,让它们有一种变形的高大。如同杂乱的五线谱一样的电线,败落地横在天空中。
彩色,在袁景的城市画面中,真的不显得“彩”。略显压抑的表达方式,赤裸裸地表达了袁景在城市中的失落感,同时又透露出他渴望些许温暖的挣扎。但是,更多的是潜伏在袁景内心深处的一种大智慧。这种大智慧,赋予了他一种冷静思考、安然旁观的姿态。
正是这份淡然,让他在描绘乡村、田野时,画面豁然开朗、大气磅礴。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都极富张力、想象力和爆发力。在天马行空间,流淌着袁景对朴素生活的柔善向往。
其实,这里的“彩”,并不见得比城市画面中多了几分。但是,笔触却明亮了许多,活生生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看袁景笔下的乡村、田野,实在感慨万千。画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同时又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它宛若温暖含蓄的女子回眸一笑,它似乎刚劲的骏马迎风而立,它仿佛沉淀稳重的男子仰天长啸,它如同等待多年的一次鹰击长空。
当你一言不发地站在袁景的画作前面,深深地凝视画面上那些独特的城市、田野景象时,当你任由那些或灰暗、或温暖、或隐晦、或明亮、或严肃、或自嘲的画面,冲击着心脏深处不为人知的角落时,你会猛然从那莫名颤动的震撼中,感受到一种身体内部压抑而躁动的冲动。
这种冲动,源自人类本性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袁景的画作,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它无畏地穿越了一切束缚,努力地拯救着任何时代的想从暗处向外呐喊的每一个灵魂。
这才是艺术真正的“价值”所在,它足够任性,远远超越了所谓的市场价值、收藏价值。没有证据表明,几百年后,袁景的笔,依然能够触摸到人心底最柔软、最疼痛的部分。但是,袁景是一个穿越时代的灵魂抗争者,他在笔触下隐藏的人性自由精神,足以穿透漫长幽暗的岁月,最终到达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