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方臣
圣亮的功夫、实力、创作意识在同侪中都是很优秀的,科班书家扎实的功夫在他身上体现无遗。尤其是在传统上浸淫古人十余年,入古颇深,其书作点画到位,结字精准,沉静雅致,有君子之风,委实难得。
肖建军
圣亮对于书法,可谓精勤不懈,绝不取巧,基本功非常扎实;其心性质朴淳厚,楷书以魏碑筑基,雄强精劲,又喜篆书,得圆转遒劲之意,近年于行草着力颇多,碑帖互参,渐有所悟,作品时出新意,而皆不失精劲雄强之美,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可见功夫日深而精神愈佳。
辛杰
圣亮澄怀观道,德艺双修,举凡名家佳迹,修绠深汲,取其菁华。上溯石鼓,即便是行草也体现出十足的篆籀气,下逮明清,守住法度的同时而能奔放跌宕、张力弥漫。
李锋
圣亮行草书宗魏晋,又不失唐法,素手芊芊,清秀俊美,观之飘飘欲仙之感油然而生;小楷书深谙晋唐妙则,又不失北碑风骨;更喜其篆书篆刻,交映生辉,相得益彰,有本有源。
王书峰
圣亮书以行草为主,取法二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对诸家潜心二十余年,烂熟于心,能够驾轻就熟的把握其中要害;于楷书,初精唐代诸贤,后转涉北朝列碑,都能够精准的把握其韵致;于篆书,圣亮在大小篆均下过很深的功夫,游于金文、石鼓文、清代诸贤之间;于篆刻,因其坚实的篆书功夫,常能映射其对大小篆的深刻理解与转换。
李波
圣亮的斋号叫“攈古堂”,“攈”字古同“捃”,有“拾取”之意。斋号的命名一般都反映出主人的志趣和追求,从这个斋号也可以看出圣亮对于书法学习的观念和立场。这使我想到吴昌硕所书并悬挂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那块“与古为徒”的匾额左侧有一段行书题跋,其中“好古之心,中外一致”颇令人深思。圣亮深谙其中三昧,他的书法风格取材多样,上至秦汉,下迄明清,都多所涉猎。他的金文大篆古朴厚重,小篆婉转通达,行草书松透灵动,楷书端庄凝练。他沉潜其中,使各种书体既能够唤起那个遥远时代的记忆,又能够抒发胸臆,契合自己的心性。
王文丰
如果真诚是一种态度的话,那么敏感应该是从事艺术的最重要的天分之一,这一点上圣亮的资质是极高的,从他对历代名帖的临习跟运用上能明显的看出来,石鼓、小篆、章草、汉简、二王、米芾、八大……他都能得心应手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食古而能化,不拘泥于某一家法,这十分可贵,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书法家的思辨能力。
刘上林
圣亮通过对多种字体同时深入推进,在前人和时人对书法线条的理解基础上再寻找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理解在自己的实践中去表达,不是刻意的、做作的去表达,而是像随口哼着小曲儿去自然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钱先广
纵观圣亮书作,从内在线质到外观形式,再到格韵生成,都依赖于自身高度的审美自觉。草书类作品在传统典则之外,强化了“线”的连绵性,获得了速度感,抽离出了“点”的独立性,赢取了符号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蕴藉,气格古雅。楷书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不是欧颜柳赵式的对号入座,而是把碑、帖、经三体熔铸一炉,不谙熟中国书法史的古今之变,又怎能有此等立意和超越?他深知隶书面貌的革新之难,有力避开了常见汉碑的旧有藩篱,取道简帛,纳古出新。更值得点赞的是,翟君腕下的柔毫和铁笔皆能“言之有物”,至于以书养印,还是以印养书,唯有他心知肚明了。
陈培站
篆刻与篆书隶属碑学范畴,行草为帖学一脉。圣亮兄的行草线质中彰显着篆隶笔意,篆书之金石之气中漫溢着帖之流韵,篆刻刀法下弥漫着强烈的笔意风神,流转着楚汉的浪漫情怀,这是圣亮兄对“碑帖关系”思考的呈现,而非刻意为之。
杨金国
圣亮兄的书法艺术特色可以“清脱劲健、奇古雅正”概括之。“清脱劲健”是针对其行草书而言的,用笔方劲果断,又圆润流畅,在起承转合的处理上秉持顺势自然的原则,从而保持了书写的自然性;结字多以内擫法为之,时见杨凝式、八大山人的结字特征,耸拔险峭,善挪位置,长于开合,模糊“字”之界限,具有造型上的陌生感和新意。“奇古雅正”是其楷书的显著特点,时见篆隶笔意和字法,予人以古意新奇之感,圣亮兄对初唐深受“二王”影响的楷书家作品下过极大的功夫,这为他能够进行如《曹植庙碑》等“破体”楷书创作奠定了深厚基础,并很好地实现了其楷书于奇古中寓“雅正”的创变目的。
魏伯元
观圣亮兄的的近作,五体书俱全,皆有精进,其中尤以行草书为最佳,走的是以行草书带动五体书创作的路子。他的行草书下笔“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而又有缓有急,乍徐还疾,忽往复收,且笔笔分明,绝无“春蛇秋蚓”般的信笔习气,诚可谓是“翰不虚动,下必有由”,诚为难得。
刘明
圣亮的书法研究非常的全面和贯通,以商周金文和秦篆为基础,考据严谨科学,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使用等作了刻苦的钻研,字字有根据。线条以中锋的圆润浑厚为主,兼用绞锋以丰富笔法,充分显示出了圣亮对毛笔笔性的熟练掌握。这种笔法的使用也同样被他巧妙的融合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中,通篇线条扎实饱满,提按使转清晰自然。
宋涛
圣亮作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作品气息文雅蕴藉,作品章法疏朗明快,于虚实轻重处理中得见文心。二是结构用笔精准精到,对于结构把握的准确性以及用笔的娴熟稳定,使其结构平中寓奇,奇中有正,笔笔到位,笔笔精到。三是书法篆刻全面发展,两者互相汲取、互相推进,使篆刻饱含毛笔意味,使书法充盈篆刀的劲挺。
杨子墨
圣亮作书未染时弊,犹如其为人磊落儒雅大有古风。其楷书杂糅篆隶,有隋子建碑之意趣,又有六朝之遗风;行草书以二王为风骨,又有宋人之意韵;篆书有清贤之秀美,又有秦汉之壮丽;篆刻亦古雅可人,熔铸古玺秦汉印于一炉。
管树强
圣亮作书,清若开府。如秋之气,如月之曙。
郝晓明
圣亮兄对各种风格的作品都拿捏到位,形神俱佳。总结他的作品风格基调,我以为正如他的人品,刚健爽朗,大朴若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表现细腻之处,也是十分到位、令人赞叹的。
王少元(跋)
圣亮,予之小友,相识五载,一如初见。谦谦君子,蔼蔼俊彦,笃厚诚雅,潜默温良,实少年才俊之凤麟者也。半百识君,忘年之交,砥励琢磨,如切如磋,师友两忘。幸甚至哉,其乐融融,虽南面王不过尔尔。
予尝言,欲染翰墨,先植学养。学养既成,再淬怀抱。天赋打底,性情佐之,学养润之,怀抱浸之,识见参之,勤奋导之,书事何难。古人云,千古不易乃笔法。扩之字法章法墨法云云,诚属小技小道耳。入庠进学可传可习也。惟学养、识见、怀抱、性情不可易得,非诚笃矢志不渝之士难入堂奥也。嗟夫半途废者,功亏筐者,盖缘于此。
观夫圣亮翰墨,胎息二王,远涉钟张,下探宋明,杂合博取,转益约收。其行草由心使转,师化自然。寓真逸于法度之内,寄豪情在点线之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一派繁花似锦,犹如行云流水。功底之扎实,取法之高蹈,韵致之可人,自不必说,单是触目一望,便可钟情铭心,养眼受用者也。
圣亮幼即嗜学,矢志临池,问师求教,访碑勘帖,精研勤操,几度寒暑,不易其节。不为利诱,不受蛊惑,道前人之正途,法古贤之余惠。人正盛年,其志其艺可嘉,自家面目可期可许。假以时日,经风沐雨,洵将木秀于林,萃拔乎类,当不为妄言也。
萧散子
酒香常溢深巷外,佳闺还须伐柯人。画眉妍媸欲登场,入时深浅待金针。值圣亮欲结集手泽,嘱我鞭策,实不敢当,唯欣然命笔,方不负忘年之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