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心语


文/张庆海
来源:艺盘      时间:2019-09-09

我,一个出生在齐鲁大地的普普通通的北方汉子,粗犷、率真、不修边幅、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在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和孕育下,一不留神走进了这神秘苍茫、博大幽远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之门。拿起了看似轻盈,其实沉重的可以压弯脊背的画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山山水水,粗犷辽阔、浑厚苍茫的自然气质,对于我来说是近乎于先天的行为,实则也是得天独厚之选择。

推开沉重的艺术之门,艺术的真谛究竟在哪里?望着众多艺术道路上的前行着们,有功成名就,有平平庸庸者,更有甚者,磕绊的衣冠不整而中途退却。我呢?依然没有望而却步,仍旧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着,在这充满神奇、思考、艰辛的艺术道路上摸索着进行。

中国画艺术离不开传统的笔墨语言。师古人、博众长。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古人对话,潜心的研究和探索传统语言,在探求中打开思路,才能更好地秉承传统,师古人而不拘泥与古人,用传统技法堆砌现代艺术大厦,根基多深,大厦就有多高。对最初的芥子园到龚贤、范宽、清四王,石涛作品的大量临摹,纵古论今,令人叹为观止。世人皆言,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国画的形式美。形式乃中国画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形式不断的千变万化,使中国画表现语言的时代气息越来越强烈。我们致力于传承民族文化,追求形式之美,也不能忽略笔墨语言,画岂能无笔墨,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正是这个道理。画无笔墨皆无根基,徒有章法形式,又有何益?历史告诉我们守成与创新是中国画的生命,正是千百年来流淌在国人血液中不变的民族文化精神,不断的填充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包容的民族之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国画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是手段,传神是精髓,墨、形、神从何而来?古今习画者需日日修行,潜心磨练,用心感悟,方能够驾驭笔墨,匠心独运。其画作必能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习画者受益于前人,也将有传承中国文化之责任。国学大师文怀沙说过,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继往开来,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