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初秋,颇有些凉意。秋的味道在谷子、高粱沉甸甸的穗头上。道旁稀疏的小野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招引来采蜜的蜂蝶,它们正赶在秋雨来临前多多收集过冬的食物。冷绿的叶片上的黄色、赭石色斑点以及蓝紫色或土黄色的花瓣花蕊也透露出些许秋消息。
我们来的或许还不是时候,山上还是夏天的装束,只是那些绿意比夏天更深更凉了,犹如姑娘们的装扮,虽然仍然是裙子,却从裙摆的加长和裤袜的增厚上能感觉到季节的转换。这种景色离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诗境还是远了些。
车佛沟已经是安阳太行山深处的村子了,海拔较高。不知道为什么叫这名字,只要带着“佛”字,自然也就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了,我想。
我们站在山上看,其他村子仿佛都在我们脚下,其实是在半山腰,因为村子下面是落差达十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的悬崖。几公分厚的石板堆砌的屋顶形成了此处太行山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偶尔,一老汉端个大海碗蹲坐在石板屋顶上,有滋有味地吃着,恰似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那种不经意。只让人看得心里痒痒,徒生艳羡。
这里的村子看似离得都不是很远,但走过去往往都是十里八里的路程,确实有“望山跑死马”的感觉。由于空旷和错落,视野自然开阔,声音也传得远,离山近的地方,回声能转数个弯,然后就不知钻到哪个山缝里去了。过去,这里应该就是“出门靠走,联络靠吼”的原始状态。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大梨树。山里人朴实厚道,既不打药,也不管理,路人渴了自己随便摘,梨子坏了任其自然落下化作养料。这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城里人”大开眼界,大饱嘴福。城里啥都要钱,在这里却几乎不用花钱。
现在大搞扶贫和旅游业,路灯都已经修到村子里,太行巴士都已经把站点设到山脚下,连这里海拔最高的大垴村都安装上了健身器材。村里的好多户人家都在县城或安阳市里买了房子,只是在春种秋收时节或游客来时才回村呆一阵子。农民都富足了,日子好过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其他人除了上学、当兵之外,多半加入到城乡改造的大潮中,投身到大城市物欲横流的蜕变中,只留下这难得少有的朴实在这大山深处慢慢风干。
一场如期而至的秋雨和被山风携来的云气让太行山充满了神奇的变幻,云雨与大山的狂欢引来画家阵阵欢呼和嗟叹,撩起了内心按耐已久的诗意,画笔已经来不及也无法表达出秋山与云雨变幻莫测的舞步,只能连连按下快门来做被动的记录,激情也随着麻木的按动而定格。
深沉的大山和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在画家的眼里充满了艺术感,怎样画出这种诗一样的意境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白天出去游览写生,晚上读读书,看看书法,在静谧中很快就能进入梦乡,连星星都懒得出去看。其实,山里的星空高远璀璨,比起城市的星星要亮得多,充满着神秘的力量和梦幻的向往。
我更喜欢夜里偷偷滴落在窗外树叶上淅淅沥沥的小雨,那种自然而然的偶然、那种滴滴答答的缠绵,会勾起更多藏在心底的有关秋雨的故事来……
作品欣赏
8月29日 晴
与耿老师一行至河南安阳市,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8月30日 晴进驻太行山车佛沟村。一路兴奋,目不转睛地盯着太行山使劲看,很是亲切。因为十年前我曾两次带湖南衡阳师院美术系的学生来此写生,每次都呆半月多。一次去的是新乡,一次去的是安阳。一次是和老崔带队,一次是和老崔还有小川以及设计专业的老师们一块去,后来又兵分两路的,设计专业的师生去了山西,我们继续留在大峡谷。我和老崔去中国美术馆领奖,学生由小川带队继续写生的。两次写生的时间和空间次序被我打乱,记忆的碎片也断续、模糊,甚至抽象起来。重叠的部分使得我对太行的印象和感情更加深厚起来;清晰的印象则让我对太行的山水人文的特点更加立体充盈起来。其实,山已不是那座山,人也不是那个人。西方圣哲曾经说,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同理,人也不能爬过同一座大山。这次来写生不再是以老师的身份来到,而是带着学生般虔诚的心来写生的。中午到达,午休后进村写生,得写生稿6帧。
8月31日 晴今日写生9帧,颇有收获。既加强了自主性,形式感亦有所强化。晚上,在写生基地画荷花、喜鹊、芭蕉、小鸡、牡丹各一帧,殊有生意。
9月1日 晴
清晨的太行,鸡鸣犬吠,鹊鸟相呼,更加映衬出山村的幽静。些许凉意更添加了秋高气爽的味道。
沿盘山公路散步,一步一景,令我心旷神怡,几不知自己为鸟为虫,甚至想羽化成蝶,振翅翱游,全方位探看太行山的神韵丰姿,品读太行深处这洁净的秋味。从荆浩时代至今已经千百年矣,气候变化很大,太行山变化也非常之大。独立寒秋,思古念今,感时空之交错,季节之变幻,恍兮惚兮。正如法师所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动。”我心此刻已经翱翔在太行之巅……
但观河道中巨石磊磊,杂草丛生。这些巨石有的从山顶滚落,有的被大水从上游冲下,经年累月,虽已模糊了身上的伤痕,却仍然保留了万夫不可挡的气势,犹如太行人挖山修路,劈山修渠的那种硬骨头的气概!太行雄矣,独缺水,山无水则灵秀之气弱也,不过却也能强其雄浑朴厚的一面。得诗云:
望峰息心心难息,山峰尚有改变时。
清溪遇土能迂回,大石挡道必摧之。
风云变幻山峰老,五百年来一须弥。
转身便是回头岸,放下即得佛菩提。
9月3日 晴雨
认识洛阳拴柱道兄,其人爽快,善与人分享。其曰,他师从何老师,学得一些现代构成方法。如:一些自然景观打动我们,有可能就是构图中的几条斜线,先抓住这几条线,再填充相关的东西,就能画得生动,与他人不同。现场写生,可以把相关的东西动用到画面中来,包括想象的。可以从民间和西方等绘画中吸取营养,把它们的一些元素用到画中来。
这两天画画变得更加主观,画面组织得更有意思,甚喜之,继续努力。
今天下午对石壁写生,得画稿3帧。第一张,相对尊重客观,比较写实,我意识到这样画反倒用线不肯定,主体不明确,不能主观发挥。第二幅,我强化用笔墨来表现,主观概括形式,加强了粗细、疏密对比,效果颇佳。第三帧,更加强化了形的组合,方圆、直线斜线的对比,更加抽象,以赭石色点染之,与石壁迥然,却韵味全出,合乎己意。以后的创作或写生都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