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飞|临帖就是教你“偷”东西


来源:肖文飞书法      时间:2020-07-22

如何完成临摹到创作的转换?

所谓的创作,其过程就是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去掌握书法的共性,再以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共性表达出来,此即个性风格。

个案的研究什么意思啊?我们临习颜真卿、临习欧阳询,临习董其昌、临习汉碑等等,这都是个案研究,注意,我们并不是就颜真卿而颜真卿,就米芾而米芾,而是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去掌握书法的共性。

很多朋友写了一辈子颜真卿,换了欧阳询,不会写了,写了一辈子楷书,换了行书,不会写了。什么问题?没有学通,没有通过个案的研究去掌握书法的共性。

辛文房《唐才子传•元结》69cm×35cm 肖文飞

掌握了这种共性就怎么办?再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我理解的颜真卿是这样的,我理解的欧阳询是这样的,我理解的赵孟頫是这样的——去把它表达出来,当然,更牛的人物还可以完全抛开这些,即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去阐释这种共性,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面目风格。

如果理解到这个层面,创作就这么简单。

以我们学语文写作为例来说明书法的创作过程,创作就是要写一篇大文章。

大家想象一下,到最后高考写作文,这期间经过了多少年的训练?

从进小学学拼音,然后认字、组词、造句,然后写日记,写记叙文,写议论文,这里面还有句式句法,疑问句、反问句、对比句、排比句等等。词汇量多,句法丰富,你才能写一篇好的文章。

当代人旅游,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哎呀,风景真美呀,美呀,太美了,实在没词了,最后一拍大腿,真他妈的好看!这已经是他对美的表达的最高境界了!如果是中国文学修养好的,他会怀古思今,他会通过这眼前的风景,产生与社会、人生、生命的联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就因为这短短的四句,在历史上就留下来了。

再回到我们的创作,有很多同学也说,老师我临帖还不错,为什么到创作就不行?

一方面词汇量不够,句式句法不够,同样的一横跟一竖,笔势关联上有多少种变化?你得总结。一些特点规律慢慢地积累,那么我们真正创作的时候,我们招数就会多,变化就会丰富。

临帖不思考,没有追问的精神,不从理上去追究。我觉得我们学书法还是要像小孩一样,要有一种追问的精神。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其实包含着书法中很深刻的道理。

肖文飞 临王羲之《丧乱贴》 26cmX40cm

比如,我们经常说,线条圆厚,同样在宣纸上写一笔,凭什么说我的线条就饱满圆厚,你的线条就单薄?因为我们用手摸上去,都是平平的呀,好像也没什么差别。那么线条圆厚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你弄明白了,怎么去写出圆厚的线条,其实也就水到渠成。

听有人说,捻管转指是古法用笔,有很多同学就开始依葫芦画瓢,画虎不成反类犬。我给你画一张毛笔运动的轨迹草图,几句话就弄明白,不要迷信,管它古法今法,背后总有一个理在。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不一一展开了。总之,大家不要固守已成的概念,而要多发问,追究隐藏在背后的道理。

刚才我也以学语文写作来比喻我们的创作,大家也可以对照一下,目前自己停留在什么阶段?是处在拼音、认字、组词阶段,还是还是在造句、写简单日记的阶段?还是已经到了写记叙文、议论文的阶段?

我也总结一下,不同阶段的创作方法。

用“偷”来概括,这里“偷”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我们临帖,说雅点,就是学,说通俗一点,就是“偷”,我觉得用这个偷啊,可能大家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以“偷”喻从临摹到创作的三个阶段:“小偷”,“中偷”,“大偷”。

集字创作,谓之“小偷”


这两件作品,是我们网络篆隶班同学们的习作,也是跨入创作的第一步,停留在集字阶段,当然这里面形式可以做一个变化,比如说把竖的写成横的。

很多朋友临帖时,从来不会去关注字帖的文本内容,其实里面有很多好的内容。比如说我随随便便,就从这个颜真卿欧阳询的字帖里面就找出来几个,内容多好啊,总比一上来就写“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显得更有文化些吧!

这种创作方式对于初学者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当然啦,停留这个阶段的,可能更多的是从古人那里学一些外在的形态,对内在的道理、精神气质各方面可能还不会太深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集字多了,慢慢就会有经验了。

当然,这种“偷”很容易被抓现行,“偷”的都是一些普通人眼里认为变现比较快的那些东西,一眼就可以看穿的。

以自己的理解改造原帖,谓之“中偷”

历史上这样处于这个阶段的也很多,大师们都干过。

典型的例子就是米芾,我们都觉得《中秋帖》是王献之的,其实是米芾所仿,已经证据确凿。王献之的《十二月帖》刻帖,看看那个跋就知道,收藏在米芾家里面,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董其昌上了,乾隆也上当了,还建了“三希堂”供着。

王献之《十二月帖》

王献之《中秋帖》(米芾仿)

米芾号称集古字,但他停留在更高的一个阶段,就是加了自己的理解。

董其昌也是这样干的,他遍临天下法帖,以《裴将军诗》为例,他临的跟颜真卿已经差别很大了,包括章法,都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慢慢从原帖当中脱开,去建立自己的一套语言。

颜真卿《裴将军诗》(局部)

董其昌临《裴将军诗》(局部)

王铎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王铎临的二王,临的阁帖,很多都是应酬,跟朋友喝了酒,然后高兴,临帖,帖又没带在身边,那就凭记忆,经常脱漏,还互相串,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

王铎 《临王献之愿馀帖》

书法家,当到这个份上够了,临的语句都不通,还能传世,留到当代还能拍个几千万,厉害!

仪徵阮氏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

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轴

吴昌硕也是,《石鼓文》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临的跟原石鼓文也有变化,比如说左右偏旁的错位,增加动态感。到后来堂而皇之的拿这个临的石鼓文去卖钱,而且价格不菲,买家还趋之若鹜,也没谁谁了!

当代一些老师辈的比如张羽翔老师,也有很多这样的拟古,比如拟伊秉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说是拟,但是已经加了很多自己的意思。

伊秉绶“藏之名山”

张羽翔临作“藏之名山”

“藏之名山”,伊秉绶的作品,张羽翔老师的临作改变了不少,视觉冲击力更强。

另外的几件,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张羽翔作品

张羽翔作品

历史上很多造假的也这样干,原来我做徐渭研究就发现,哎呀,徐渭一个手卷里面的两句诗,最后怎么变成大字对联登上了徐渭作品集,成为真的了?

徐渭《捧读》手卷(局部) 29.3cm×193cm 荣宝斋藏

徐渭“水夕河间”联(伪作)

这个是真偷,还想着法子尽量不走样,为了牟利!

肖文飞习作

肖文飞习作

我也这么干过。临颜真卿的麻姑,王铎的手卷,把比较完整而且寓意比较好的的内容,选临出来,落个款,也是加了自己的理解和变化,这都是为进入到最后的“大偷”阶段做铺垫,当然能不能进入到“大偷”境界,完全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这个阶段,法官断案的时候,远看有点像“偷”,近看又查无实据,惊堂木一拍,来啊,无罪释放!

肖文飞习作

肖文飞习作

把原理弄明白后,自由组合, 偷理而不偷迹,浑化无迹者,谓之“大偷”

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哪天我们有时间,再来掰一掰书法史上的那些“滔天巨盗”。这里还是以伊秉绶为例,很多人觉得他有秦汉的高古浑穆之气,朴厚大气中还不乏灵动。

伊秉绶“师俭堂”

《西狭颂》(左)《张迁碑》(右)

来源在哪里呢?宽博大气来源于《西狭颂》《郙阁頌》,古拙灵巧的部分,比如灵巧可爱的、很卡通化的小点点,来源于《张迁碑》,可以比较一下张迁碑里的“然”“无”。

学原理,不学外在形态,然后雅化、规整化。

雅化,伊秉绶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他有这样一个本事,齐白石受《天发神谶碑》,《祀山公山碑》启发,然后借鉴了篆刻里面的单刀,嘎嘎独造,爽利且霸悍。

《天发神谶碑》

齐白石“持山与鹤”联

我们也来举一个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例子。

“退一步斋”,伊秉绶非常精彩的一个斋号,精彩在哪里?那一横!当伊秉绶没写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要把一横写在上面。但是当伊秉绶写出来的时候,哎哟,这一横写得太高妙了,为什么?

伊秉绶磅礴大气,体现在内部空间的撑满上,同样外部空间也要完满大气,这一横的上移,移出了这样一个元气淋漓极富张力的空间!

伊秉绶“退一步斋”

有好事者,借了伊秉绶的这个内容也给自己弄一块匾,没明白伊秉绶的造型原理,把这一横拉到中间,整个气象与格局,一下就垮塌了!

接下来又到了法官断案时间,你说伊秉绶是偷东西,我楞没看出来呀,完完全全的诬陷,来呀,把原告抓起来,关进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