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览由凤凰美术馆馆长柳青凯先生策划,共展出萧文飞书法作品63件,涉及各种书体和形式。与以往的展览不同,这次的作品大多为萧文飞与学员进行专题学习时的一些练习作业,因而书写状态更为轻松自由,面目也更丰富多样。比如以前并不多见的小楷、篆隶,这次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反映了他近一年来在书法上的学术思考,尤其是对书法源流的梳理及对秦汉宽博古拙风格的追求。
曾翔、蒋再鸣、魏广君、张公者、陈忠康、蔡大礼、李强、陈震生、陈一耕、蔡梦霞、崔伟、王祥北、马汉跃、一痴、王赫赫、周延、宋涛、衣雪峰、潘二如、张永华、龙友、晏晓斐、乔棕、三息、金鸣、柳青凯等众多师友,及书法爱好者、新闻媒体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天下午,《造云萧文飞书法集》现场首发。展览没有设开幕式,由凤凰画馆总编辑柳青凯主持的[造云萧文飞书法雅集清谈]同时举行。萧文飞、柳青凯、曾翔、陈震生、陈一耕、周延、李强、蔡梦霞、龙游、一痴、晏晓斐、王祥北、宋涛、衣雪峰、三息、金鸣、刘顶印等先后发言,大家从展览的策划以及对萧文飞先生的艺术作品出发,就作者现场的作品谈起,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精神交流,整个过程长达两个小时,是一次对书法语境与人文的思想盛宴。
展览还同时推出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萧文飞新著《文飞说书(一):书法的江湖》。作者依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智慧,以独特的视角,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以最通俗的语言,从可具体感知的作品图像出发,来说书法的“理”和“常识”,既有对书法“源流”及书法与当代艺术关联性的宏观梳理,也有关于笔法、结构等精微而具体的分析,从而揭开书法的神秘面纱,破除普通爱好者对书法的恐惧,是融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书法普及读物。
与其他请名家写序言的方式不同,本书设计了一个与读者的互动环节,即在书的前面留下空白,邀请读者来写序言。代表性的发言,在本书再版时将作为正式序言出版发行。
萧文飞专著《书法的江湖》
展览现场
现场名家采访
采访陈忠康先生
陈忠康:看了文飞兄的展览,感觉今年是他学习的一年,这个展览是一个学术的展览。
前所未有的丰富,很多作品是从临摹学习当中变化过来的,有的是临摹,有的是意临式的创作,取法点很多,书体很全,有小字、大字、真草隶篆,向各门各家学习。
可以看出他风格的多面性,既有比以前写的漂亮的那些字,比如小楷,比以前要漂亮、秀气;也有更老辣的字,比如隶书,他写舞鹤赋墨色酣畅淋漓的作品,说明他今年的状态很好。尤其一些风格上面的特点,可以用酣畅淋漓来表现,越来越老辣,有些作品墨色上面充分的反映他所提倡的书法里面的“墨密度”这个词,对这个概念的非常好的一个诠释。
采访魏广君先生
魏广君:文飞,因为是老朋友了,一直看他的作品,有时候几乎是天天看,这都快20年了,看得都有点麻木了。但我就觉得他现在用笔,包括对用墨的敏感性比原来强了,书写的过程,可能是比原来的书写速度上慢了一些,精神气质上可能会更容易对作品整体有把握。
另外,文飞在创作之余一直坚持做一些理论性的一种探讨,包括教学上也是卓有成绩,他不仅仅是专业书法队伍带学生。而且做大众教育,他把高深专业的书法理论,以理性而且轻松的方式表述,这个是适用于各方面人士去阅读。这种能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
我们可以从他发表在杖藜书社的微信文章窥见一斑,借着身边的一事一物,用来比喻书法的用笔,书法镜象在他心目中给重塑。 这次《书法的江湖》新书出版,文飞说书他用了比较轻松语言叙述,比如拿网络流行语言,解释传统的书画理论,开了另外一种语境,所以阅读的时候也挺轻松。
这个书我推荐,一是因为他写的好,另外也是好朋友。今天看了(展览和书)之后,是对他文字的驾驭,对他用笔的驾驭,对他用墨在结字中的新探讨,都感觉很佩服。更加深了这种在艺术道路上,好友携手走这样的感情。
好友,就是因为在艺术走在一起,如果艺术脚步停止了,追求停止了进步,可能也就是作为一般朋友友,作为这种学术的知己和朋友,可能会慢慢的淡化和疏远。但是我觉得经过今天这个展览看了,我觉得一直我们还是要跟他相伴而行。
祝愿他展览成功,万事如意!
采访张公者先生
张公者:萧文飞博士,文飞兄,我觉得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当中非常有学养,有思考,有创造力的一位书家,也是一位学者。
对于50岁左右的书家来说,他的创造力对于整个的艺术生涯来说是最关键阶段。如果这段时间要不去追求自己的个性的展示,可能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那种力量就会减弱。我想文飞正是在这样年富力强的时候进行探索。
这次展览的作品,我认为绝不是他将来留给书法史最终的一个展现,也是它的一个过程。但能看出文飞学养的积淀和艺术的探索以及深厚的功力够了。
采访王赫赫先生
王赫赫:很高兴在2020年的圣诞节来参加萧文飞老师的展览。文飞兄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他这几年的写作也好,授课也好,我都很关注。
这次展出60多件作品,各种风貌都有隶书、行书、小楷;大字,小字。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不同于当下的一些时风,它有自己的一些哲学思想和艺术上的一些考量。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文字的背后他有一种文人气,所谓的文人的日常书写关注在当中,而不仅仅是展示书法的技巧。
他的个人的风貌,逐渐在他这样的一个年龄逐渐的融合和形成,与他的学养,个人修养是紧密相关的。入古出新,这是我觉得在当下的书法界非常难得的,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所以整个展览作品参观完以后,但是令人回味,特别是有几件小的行书,介于行楷之间的,用笔的这种筋道,还有书法背后的这种文人的这种趣味,可以说是表达得非常好。
《书法江湖》今天新书发布,我还讨教一本。我虽然书没拜读,但是在微信上好多朋友在转发,所以我也大概了解一部分,他能用当下的语汇来进行书法的普及教育,把一种非常象牙塔式的这种学术介绍给普通的民众。这难能可贵,我感觉功不可没。
展览会现场及文本
主持人:柳青凯
(座谈会时长2小时)
座谈会现场
萧文飞先生致答谢词
萧文飞:今天有我的两个活动。一个是我的这个展览,不算是正儿八经的作品,都是平时跟着学员们一块做专题练习时的作业,既然写了就想有机会展示一下,一年写了不少,办四五个展览都没问题。疫情对书法人的好处在于,少了活动应酬,没别的事干那就只能写字。
还有这个新书,《文飞说书(一):书法的江湖》,湖南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有些内容在微信公众号“文飞说书”系列上发表过,看过的朋友建议,这个可以集结出版。也就是在朋友的督促之下,重新整理,找一些图片,包括注释也做全了。就是一个普及性的读物,用最接地气的,普通人最能明白的语言、例子,把大家认为很高深的书法方方面面能够传达给普通人。有时候书法讲的太玄了,很多人是很害怕的,尤其是普通爱好者,这么高深,我能学好吗?那算了吧!这本书其实就是要破除大家对书法的恐惧心理。大道至简,任何事物当追溯到原点、出发点的时候,它其实是简单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道至简”。
关于这本书,我们还想搞一个活动,大家看到书的前面没有?这两页是空白的。一般人的书,前面都会请名家写个序。策划这本书的朋友想了一个点子,我的第一版没有序言,是专门留给读者的,只要有兴趣,可以来写序言,写完后投给我们,会有一个评审委员会,觉得合适,书的下一版,说不定您的那段文字就会成为我这本书的正式序言。希望有兴趣的各位师友参与,用小楷写。
感谢诸位师友,感谢凤凰画馆,感谢青凯!
策展人柳青凯先生主持座谈会
柳青凯:萧博士把活动的缘由讲了。这里是凤凰美术馆,以前有一个网站叫凤凰书画网,现在就是公众号。凤凰美术馆、凤凰书画网、凤凰画馆其实都一样。现在又做凤凰微拍,都是一个品牌。
今年因为有疫情,咱们这次是2020年的第一个展,如果萧博士不给我们这次机会,今年就是空白。今天圣诞节我们因为萧博士的展览《造云》,在这里雅集欢聚一堂,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曾老师还有陈老师和李强老师,咱们也很难有机会专门坐下来。今天既是萧老师展览的雅集,也是大家一个相聚的机会。前段时间我给萧博士这本书写了一篇文章,萧博士让我放在最前边,我都不敢写上:“序言”两个字。我的一个观点是现在的书法不再是搞活动或搞运动的时代了,某一个活动、某一个运动、某一个现象好像已经支撑不起来当下的书坛了。书法已经真正的从过去的运动或是活动,真正的走进书斋了。变成艺术家个体的强大,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本体的回归。因为我们翻看书法史,其实都是以代表书家为主体的一个演进过程。
比方说王镛老师、石开老师,他们代表北京书坛引领者,曾老师、刘彦湖老师他们是风格的奠定开拓者,陈忠康老师、萧博士包括蔡梦霞老师,借用萧博士的一句话叫“学书循理”,真正从传统的意义上去研究书法的当下的生长性的精英力量、中坚力量。虽然有一点标榜萧老师的意思,其实真的是这样,我们现在的书法真正进入一个研究它,拓展它,让它继续放大的一个新的艺术生态,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传统生长,我觉得现在是非常好的时代。虽然说我们现在大家觉得没有那种群体的存在感了,或者是没有团队的存在感了。但是反观我们每个书家,其实每个人都在勇猛前进。
今天来的还有荣宝斋出版社的崔伟兄,我很荣幸,我有一个朋友是出版社社长,因为我也作书,其实每个人都在做内功。每个人把自己当下的一个学习状态讲出来,其实都非常的有意义,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书坛真正进入了一个个体成长、个体发展的良性环境里,是对当下书坛一个真正的贡献。那我们现在请曾老师发言。
曾翔先生首先发言
曾翔:这几天,萧文飞的展览在网上传的也挺热烈的。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说萧博士发力了,这段时间确实下功夫,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一个高度,这样的评价挺多。书法院原来给萧文飞理论部主任的头衔,好像他本人还不太满意,他自认为还是以实践为主的。其实这个“虚名”并没有影响他的实践在人们心中的认识,通过这此展览,加上他又出了一本书,恰恰证明了他是在理论实践两方面的能力。
当然也有不同观点反馈回来,说怎么萧博士写成这样了?写的玩命地用力,玩命地使气,说这个气用的太多了,这个劲儿使得太过了。字好像不是那么自然,有点蛮横使气,用力比较生猛。表面上给人家感觉是外在的力量多于内在的力量。以上是我听到的两种声音,我在这给大家反馈一下。
那从我个人更真实地感受说,对写碑的书家,尤其需要看他的原作。因为印刷会丢失很多原作的细节,就是那种含蓄内敛的东西,如果只看印刷品或者图片就往往给丢掉了,所以写碑的书家光看印刷品就容易吃亏。只有看原作才能体会到真气弥漫,才能看到内藏的韵味。比如像淡墨,用水比较多,原作中有很多丰富、细腻的表达,但是印出来可能就感觉不到,这就是写碑一路可能会“受点伤”的地方。因此,原作才能更好地代表作者本来的学术水平,印刷有所局限。
从另一个方面讲,我看完展览后,感觉大家批评的声音,不是说的一点道理没有。比如在用笔速度方面,确实是显快,显快了之后,里边蕴藉的东西就少了一些。所以我其实觉得大家的反馈挺有价值,对我们作者来说特别好,能够激励我们成长。要敢于提问,把自己的疑惑或者评价说出来,当然当着萧博士面都愿意说好话,是吧,但是我觉得还是要两方面都说,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他接受不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觉得萧博士到了50多岁,还能潜下心来这么去做,实际上给当代书坛做了一个表率。大家一致的认为,当代书坛50岁偏后的作者,几乎都在退步。我个人觉得这个年龄线可以划到45岁,无论是成名的未成名的,总体有种退步的态势。
萧博士是我认为的少数朝前走的作者。他的朝前走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善于思考,他写的这本《书法的江湖》,他想了很多,“学书循理”也好,求本溯源也好,证明他都是在思考的,并且他还以此实践。所以他能实践和理论双丰收。
我认为萧文飞是可期的,他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没有定型,没有结壳,没有固定的程式面貌,这就是他的一个优势。他的书法里边真、草、篆、隶等各种东西都在尝试,比如这次“造云”展览的作品,他自己说有的是在课上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做的尝试,有改写的印章等,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学相长,促使着他去思考、去琢磨,这非常难得。
从萧文飞这个展览,我觉得他的这个方法,和同学们共同探索、改造、研究,特别有价值。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他教给学生的内容是多样的,信息是广泛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不是单一传授模板,或是照搬一套成熟的东西,这没有意义。因此,我觉得这个展览,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展览,它呈现的是一个多样的萧文飞,是不断探索精进的萧文飞,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在这里我表示祝贺。谢谢。
柳青凯:曾老师讲的太好了,把该说的全说了。其实也是见证了一份情谊,也是他对当下书坛的一个现状和责任感。刚才曾老师说我说的好像太大了,其实我觉得我做事情正是因为我喜欢把当下的问题看成一个当代史去看,我觉得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包括前些年我在曾老师的一个展览上说,在北京现在也就曾老师的教学活动影响很大的,再就是陈忠康老师对王字书法体系的推进。现在萧博士以“学书循理”的方式推广书法,其实都是真正对书法本体的生命感的热爱,有书法大家的担当和责任。当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创作和学习到了一定层面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个体的事情了,是要担起一个书法人的社会责任感,书法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口。我们下面有请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崔伟老师。
崔伟先生发言
崔伟:谢谢文飞兄和青凯兄的邀请,刚才曾老师讲的我都特别赞同,特别是说欣赏书法要欣赏原作。一开始也是先看到这个帖子,感觉到里边的作品很有感染力,心向往之,很想来看看,来到了现场又觉得那么不可思议。这些作品都是小品,但是小中见大。有一句话叫“芥子纳须弥”,我觉得文飞兄的作品应该说是做到了。
我和文飞兄也算是老朋友了,认识有小20年了,我觉得非常有幸和他经常有机会交流,也见证了他不断的精进,特别的赞叹。我觉得文飞兄他是一个有着独立的学术思考的书法家,这个理论部主任的帽子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搞书法要技道双进,要是没有理论的支撑是走不远的。文飞兄对书法的认识超乎寻常,比一般人应该说是更加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保证了他的书法能够一直在正道上行走,而且还一直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后劲。我觉得这是他搞理论的长处,理论部主任这个帽子应该是给书法创作加分的。他的风格从早年的,可能有点偏于帖学那种潇洒纵横思离群的感觉。到如今,颇有碑帖融合的苍苍茫茫率天真的气度。
开始看这个帖子里边,当时看到这个云字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起一种敬意和共鸣,这个云字上边的一横,令人不由的联想到千里阵云。我觉得他的这个线条内功,刚才曾老师也提到了,确实愈加深厚了。通过这次展览可以看出,文飞兄在深入传统方面,在溯源篆分方面,扎得越来越深了,下了很大的功夫。之前的线条虽说也很有力感,但是有点偏于外力,如今的线条,感觉内劲满满,就像武术从外家拳向内家拳的转变。同时,他的线条又很松,可能是他对法度的观念,开始从有为法进入到无为法,开始破法执,这也是他思想上的转变和成熟的表现。我觉得文飞兄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我们也期待他以后能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大饱眼福。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
柳青凯:谢谢崔社长。下面我们有请陈老师,陈老师去年在我们凤凰画馆做了一个展览,他也是学书循理,但是他的道理是另外一种道理。因为我和陈老师是属于在家里做事情的,不属于什么机构,所以说我们也不标榜自己有什么所谓的正规的学术理论,但是对书法的深入和了解,陈老师有他自己的一套独立的审美系统和实践系统,我是非常的喜欢,非常的认同的,下面有请陈老师。
陈震生先生发言
陈震生:首先祝贺文飞这个展览。我和文飞是“老伙计”在一块工作过,在《中国书画》一年多的时间,大家都租房子住在那个地方,交流接触相对的比较多。离现在也17、18年,所以说对文飞的书法成长的过程还是比较熟悉的。文飞用一个比较过时的词来说,属于“闷骚型”的,他的本色是诗人,在那个年代的时候,流行诗、朦胧诗很流行,文飞写过诗,在一块的时候我有幸读到过一些。但是时间长了,写的什么大部分都忘了,但是有一句诗在我脑子里边消失不了,他大概说从窗户看过去有一个人掂着一只枪怎么怎么,一句诗里边描写了一句这样的内容。诗人就重感情,所以说他的书法里边带着很多对这个世界的不同认知,和一般人不同认知的情感在里面。
另外,文飞他对书法的理论的思考比较多,我们在一起时候,就有所交流,他的对书法的认知对我很有启发,对我的书法也有很大的影响。他跟我聊的时候,他说到书法有一种空间性,有一种时间性,是两性,除了空间以外还有时间性。大家一般对书法,注意空间性的时候比较多,注意时间性的相对来讲弱一点、少一点。他所谓的时间性实际上就是刚才曾翔老兄也说到书写的速度。在这一块当时他就有这么一个明确的认知。实际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虽然现在大家的认知可能不同,但是他启发了我不断的去思考。所谓的时间性实际上就是书法的节奏和速度,这个并不玄,但是人们往往疏忽它。为什么说往往疏忽它,我在他的这个认知上不断的思考,得出了我的一个结论,我觉得这个空间性实际上就是法度的呈现,也就是说这个字从起笔、转折、落笔这三个主要的节点上,这个笔怎么行走,也就是有什么法度,到最后形成什么形状,这就是书法所谓的法,大家可能会下70%、80%的力气解决这个问题。时间性大家也会去注意到它,但是一般会简单的用一种节奏,用一种简单的速度去理解一下就完了。我到最后对时间性对速度节奏有一种我自己提升的认知,就是你有了法度以后,你的字是不是有韵、有神,取决于你对这个速度节奏,也就是对时间性的把握是不是准。
相对来讲有法写成什么样子是容易的。以王羲之做例子,大家知道王羲之是书圣,把字写成王羲之的样子,历朝历代从他之后有无数多的好手,但是大家都会觉得没有王羲之的字更有神韵。也就是说在法度上取得的再多,在韵字上都差的不少,也就是说大家写这个字的时候的速度处理的都是出了问题的。这一点如果仔细的思考他会带给你很多的书法认知上的丰富。就会思考到很多问题,书法的快慢,刚才曾翔老兄讲到速度的时候,他没说出来那个意思,但是他的意思表示他说这个文飞的字现在写的快了。在我看来这个速度不是一个简单的快慢就能解决的,就是要对某一个人,某一个字体,他会用不同的速度去表现他,你学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字帖的时候,一定要破解他写这个字帖的时候的速度,你才能写到他当时的那种神韵。对书法的速度的慢的认知,大部分是建立在对碑的汲取比较多的这种人,就是说在碑派的写法中,往往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而在帖学上,在帖的用笔上往往是比较快的。我是从哪得到写帖的速度比较快这个结论的,因为我看唐诗,在李白、杜甫吟唱怀素、张旭这类人的书法的时候,都说到速度的快,当然怀素、张旭写的是草书。即使是草书你可以从他们吟唱他们的快,破解书法写到草书的时候为什么一直抓着这个速度快,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这个速度的行进如果还在保持法对情况下,速度快,就很容易得到神韵,这个神韵从哪来,实际上传达了一个人的本性,也就是说你自己的天性在速度快的时候,最容易无所丢失的呈现在纸面上,如果思考的多了,慢了,你的很多本性就会被覆盖住。所以说文飞当年他对空间和时间的考虑,我想肯定也是贯穿到他这么长时间对书法的实践中,那么看他近期的东西,我感觉非常替他高兴,他在这两方面我觉得都,一个是对字体各种不同变化的把控,同时对不同字体的行笔节奏这种把握,不是说每件作品都已经达到完美的程度,而是他始终追着刚才这两点:一个字形的变化,一个速度的不同节奏的把控。他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和试尝,而且在他的作品中都能有比较好的呈现。为他高兴!谢谢大家。
柳青凯:陈老师跟萧博士比较熟,他们之间有很深的关于书法本体的见解,陈老师今天他其实是来分享的,借着萧博士这个书法展,他其实把自己的观点跟萧博士的书法观是一个学习方法的碰撞。我们下面有请陈一耕老师。
陈一耕先生发言
陈一耕:首先祝贺文飞兄这个展览,他说都没打电话,但我一定要来祝贺的,因为兄弟这么多年,在望京的时候我们经常有来往,这几年在宋庄也频繁见面,特别是今年他的杖黎书院搬到一耕美术馆,这样我们以后的交往可能会更多,我以后多向你学习。
萧文飞:我也多向你学习,你客气了。
陈一耕:我看了这此展览的作品,我觉得他在望京的时候,他的书法作品就有自己的风格。
记得那年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他当时出了一本集子也送给了我一本,这些年过去了,但他的书法作品里边还是保留他自己的一个面貌,因为艺术贵在特有,我认为艺术家有自己的风格是一个好事。
但是,他这些年经过教学相长,现在的字比原来厚重,有意境,也经得起推敲,再加上他个人的综合修养,又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现在书法家很多,理论好的不多,懂理论的又能把理论用到书法创作上的这就更不容易了,但他能把理论与书法创作结合起来,又能做的这么好,这一点确实是值得学习。
我就不多说了,再次祝贺吧,祝贺展览成功。
萧文飞:周延兄,我介绍一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比较低调,自己老是躲在家里做学问,他是我的同事,也是我们书法院的展览部主任,周延博士。
周延先生发言
周延:首先祝贺萧老师展览圆满成功!这些年我们书法院每年都有一次院展,萧老师的书法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有新的成长点。这次展览又是给我耳目一新。
首先是每幅作品都透出苍郁雄浑的笔墨气势,这是可喜可贺的!书法艺术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夺人心魄的感染力。萧老师这些作品中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所以值得衷心的祝贺!
具体反应在线质与结体上。萧老师以前的字形比较长,带着点尖,内擫。现在外拓的比例多了,字形方整且外放,明显加了齐碑摩崖碑意,所以气势上更加宽博大气。
从线质来讲,把章草顿挫浑朴的生命力融了进来,这是沈曾植尽毕生之力所获,也应该是萧老师研究沈曾植的必然产品吧。
就章法而言,字内的小空间与行内的空白种种和谐,"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这只有"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一以贯之的书写状态才能达到。前面说到郁勃纵横之气,似乎是一种重的感受,其实在作品中我们能随处看到松透萧散的笔意与结体,比如"鹤寿"这幅作品,比如一些作品中饱满的水墨叠加。
最后,展览名字造云虽然是萧老师临帖时所偶得,但境由心生,不经意之间道出了作者其时之意蕴。造云者得其举重若轻、缥缈而有厚重、时乘六龙以御天之诸多意象。然云乃至轻至幻之物,本已变化莫测,再加以造字未免有刻意之赘。噫,此非萧老师下次展览之生成点欤!
柳青凯:我们李强老师,刚才周延老师我听说过这个名字,看过作品。
李强先生发言
李强:首先祝贺文飞兄这个展览,他准备了很久,我们经常一起聊天也说到他这个展览,再隆重祝贺《书法的江湖》出版,他这本书把书法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一个个讲出来,十几万字配上几百张图,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其实作为我们书法从业者每个人都愿意把书法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朋友们都喜欢书法,这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但是我们经常说不明白,说着说着就说的很专业,很绕口这种状态,反正说服不了别人,把自己都带沟里去了。但是文飞这个书特别好,让你由浅入深,真正了解书法用一种非常通俗的,还有很多故事,这样一种诠释书法,这个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以前我们其实在书坛中并不多,大家都觉得好像书法应该是很正襟危坐,那样一种东西,所以说让我们觉得书法和初学者拉的跨度过于大了,这个时候这本书可以说是出的正是时候。
由于这个疫情,也由于这个市场,文飞兄在这个特殊时间,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创作状态有了更好的变化和升华!他的作品我觉得更加圆融厚重了!一次我们同行,聊了很多西狭颂,我觉得挺感动的,因为平常我们很少说书法,一般都说跑的快哈,我觉得他的见地非常高非常有道理,他对篆隶的喜欢,包括对吴昌硕的研究,最早成名作沈寐叟的研究,他的作品他的线条厚朴起来,他的这种气息慢慢沉雄起来了,这我觉得是一种大智慧,每一位作者,经过二十年、三十年学习创作后,都会有一种书写习愦,也是一种风格,同时形成一种定式,那种说是你的风格,实际上也是一种枷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枷锁也会越发沉重,你的创作也许会觉得非常吃力,其实形成一种风格并不难,难在能不断丰富成熟和学会增减!我们不断需要从其它领域,姊妹艺术,新生事物等等,不断的去汲取养分,不断去开阔视野,这个时候是需要靠智慧的,不要自我感觉过好也不要闭门造车。我觉得文飞这个时候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创作,非常能把握自己的路数。展览中很多作品,这件鹤寿作品,作品不一大,但极有味道,这种味道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家最值得回味的东西。随着展览的时代到来,我们注重大作品的展示,其实大作品有的时候有一种气象的同时,少了很多内涵。当我们看文飞这些非常小的东西,非常有质感的线条,加上文飞文采飞扬这种文气,使得他的作品越发的有一种深意,有一种味道。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他非常非常成熟的一种展示,随着这样一种不断的深入研究,他的作品会越来越好,他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好,再次祝贺。
柳青凯:李博士讲的特别好,李老师也是我们当代书法碑学的一面旗帜。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留个长头发,今天终于实现了。上次在王东升老师的展览那,李强老师看到我说有点像诗人的形象,听的我心里特别暖。
今天的展览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一个现象,就是萧老师改姓了,其实是没改,他正式的用萧峰的萧。
萧文飞:关于我的姓,以后正式都统一为“萧”,这里我也作一下说明,因为“萧”和“肖”,它们不是繁体、简体之分,而是正体、俗体之分,乡下人人没文化,觉得“萧”笔划太多,写起来复杂,耽误事,就找一个笔划少的同音字来代替。类似的例子不少,比如“戴”和“代”,“阎”和“闫”。这事折磨了我好多年,之前在现实生活中一直用“肖”,但我在作品中落款,还有钤印,没办法盖这个“肖”,总感觉味道不对,而且印章中的“肖”,好像是“赵”的异体字,很麻烦,我落款写“湘人文飞”也都是被逼的,并不是为了要一味标榜自己是湖南人,尽管老家人没办法把“肖”改回“萧”,但他们要我题“萧氏宗祠”已经改用“萧”了,那所以我也干脆借这个展览的契机,以后就统一用这个“萧”了。
柳青凯:其实萧博士还有点犹豫,到最后印这个包的时候还在犹豫要不要改,我说改,干吗不改,其实我是想让他自己更舒服一点。刚才我们喜欢的李强老师提到您这个文飞两个字了,所以说您的萧萧文飞多好,湖南人就有潇,然后文飞,这个名字肯定将来有名其灿。萧萧文飞,凤皇于飞。
下面有请我们最喜欢的女神,蔡梦霞博士。
蔡梦霞女士发言
蔡梦霞:我这里也是先祝贺、祝贺我们萧同学展览成功!我一般都叫文飞兄“萧同学”,我们是正儿八经的同学,一起坐着听课的同学。
萧文飞:王老师一次教两个人就我们。
蔡梦霞:对,我们三年的同学,祝贺我们同学这个展览成功啊!来这里看了展览,还有原来看微信推送时就觉得我们同学不一样了,在不停的往上走,一直在进步。看展览时想到、也听他说这几年都在搞教学,看他公众号的文章,知道他一直在“学书循理”,我在想,其实他是属于“研究性的创作”的进步。很多情况下,有很多不清楚的,你脑子里不清楚,你写出来的字也是不清楚的。那研究性探寻是在于搞清楚、弄明白要做的,然后再下笔,有很多地方就会表现得更清楚了。另外,文飞在教学的过程中,找一些不同的章法,一些不同的风格、变化,那这样的话需要学很多帖、临很多帖。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大多数以碑为主,因为碑要做的东西太多了,又是他现在主攻的方向、喜好的方向,那种比较堂正、比较厚实,跟他比较契合,是他现在追求、理想的东西。
刚才也听到曾老师说外面有不同的说法,其实我觉得这些不同的说法跟碑帖的有关系。有时候学碑会偏,太重视一些方向,它会丧失一些东西;写帖也是,写帖一般多会写小,那写大会不方便。写碑的话,有时候写小也有点难,但只要你专心去做都不是问题,问题就是在于对笔的认识,笔的那种精致的转换,写帖的时候我们比较注重这个,写碑的话是注重线的变化、那线里的东西,这样的话,笔跟笔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弱化一些,没有像写帖那么灵活,所以就会带来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去练习,然后慢慢的解决。因为毕竟才50左右,我们大家都是啊,现在萧同学有这种成就已经很厉害了。清代那个碑帖结合没做完善,还需要我们往下走啊。帖都是小的,小的写大的怎么办,那碑大多数有大的,写小一点怎么办等等,需要我们要一直一直研究下去。所以说我觉得这是文飞兄一个阶段性的追求,而且这个阶段的成果很棒,再次祝贺!
柳青凯:蔡老师喜欢写大字,特别大。其实有时候人家买家都喜欢买小的,所以说写大字的人从平尺上算挺吃亏的。所以说有时候逼的我们这些喜欢写大字的人,也要写一些小的。因为我天天卖画我就不避讳了,我想谈一下大小字的作品关于市场的问题,给大家安利一下。有时候客户或者买家喜欢买小的,其实他是一个价格和收藏的博弈,这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情况。因为现在的家居都没多大,现在还好,现在做微拍有的很大的也在拍,过去都是代理名家,名家只能写小的。没有办法,像石开老师弄个丈二的怎么弄。所以说其实关于作品的大小,不要觉得写小了不对,写大了也不对。舒服就行,怎么舒服呢,有时候是大了舒服,有时候是小了舒服,有时候是中间舒服。所以要求我们书家不仅要写小,也要写大,还要写“中”。
还有我想谈一个现象,我们今年拍卖了很多作品。大家对微拍可能都不太了解,就算是拍了很久的人也不太了解,只有我是最了解的,因为我卖了很多作品,经历过很多东西。市场是一个方面,但是我发现了一个生态。很多人觉得微拍挺可怕,我们卖的便宜了。但是微拍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是真实的市场,它不需要你去怎么着,因为你拿出来就有人接盘了,过去是没有的。所以说我们过去定一个润格,其实很多人的润格形同虚设,自己骗自己的。现在有了微拍之后,大家都趋于真实,真实之后很多人是不敢面对真实的。小时候我们觉得大人跟我们说了很多真理,都听不明白,这怎么是真理呢。
其实真理并不在大多数人手里,就像这个微拍一样,很多人不敢涉足,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伸一下腿赶紧抽走了,因为他不真诚,不敢拿出好作品去面对他,拿一个普通的,或者是一个很差的东西去试水,对不起!拿着普品或者是应酬的东西是试不出水的。还有就是名气大的也不敢随便拿着成套的册页或者大手卷、大长卷去拍。有的人家名气不大或者人家不怕拍低了,就会做很多,做20多页的册页,这叫用力过猛,其实都不见得对的。
我刚才跟曾老师说,我说咱们微拍做了一年多了,可以从容一点了,还有一位老师他说作品价格拍的不好。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平时拍就拿特别小的,然后又做专场又拿特别大的。我们没有从容的去面对它。我想的就是大家要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过去没有微拍的时候咱们怎么去创作,大中小都去做,现在有了微拍之后我们依然要从容面对他。不是说拿极小极小的作品,做专场拿极大极大的作品,那我们中型的作品在哪里呢。就像好多作者他卖两三千的,一两千的,要么就是一两万的,那五六千、七八千的作品怎么会没有呢,我虽然说的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我们很多现在的书法家都有一个舒适区。我们平时都喜欢写小的,不喜欢写大的。或者有的人从来不会站着写字,有的人从来不坐着写字。
但是我觉得可以正常一点,比方说唱摇滚乐的也可以去做流量明星,流量明星也可以玩一玩地下音乐,我觉得现在是一个这么好的时代,都应该走下神坛。是女神的也要亲民一点,是普通人我们也要勇猛前进的走向更好的一个方向,所以说像我们萧博士一样,他其实已经名震京城,位置又那么好。我感觉他特别忙,他每天都有不同的学术活动的安排,甚至我给他做直播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管我在直播,他就只管讲他自己的东西,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插嘴。今天的展览有名家来,应该陪名家的,他也不管,他去跟同学现身说法。我觉得真正的要做事情的人,是无孔不入,上中下都做,这才是一个真正舒服的状态。我们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也不要觉得自己很卑微,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我们面对市场的时候,其实都是有一个从容心,你真诚对它,它也会真诚对你。很多人觉得微拍的价格低,其实不是,那是没有真诚对它,如果真诚对待它,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认识之后,我觉得它还跟以前一样,甚至会比以前更好。
下面有请龙友博士。
龙友先生发言
龙友:我是萧老师的粉丝,非常荣幸看到了萧老师的一些新作。我们曾私下里单独聊过,萧老师对传统书法的当代境遇还是有很多思考的。疫情期间,他做了一个视频,大家应该很熟悉,拿着笔在翻涌的大江里写字,没有具体的形态,就是一个动作。是从事传统书法创作的当代人,对传统的一种深刻反思,是发自内心的追问。萧老师那年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叫做《轻与重》,我也去学习了。可以看出他一直在思考传统与当代,轻与重的关系。
这次来看了他的作品,磅礴的笔墨里边,还有一些细巧的元素,与他过去的书写面貌有所不同,或者说层次更加丰富了。我非常赞同陈老师刚刚讲的“速度”问题。萧老师这一两年来的作品,变化正在于把原来那种浑重的东西,相对隐去了一点,然后多了些轻盈。一贯以来,他的作品给我们整体的感觉就是拙朴的质感,跟他朴实厚道的性格非常接近。刚才,陈老师也透露了,他其实是一个“闷骚”的人。也就是说,他的内心有很多巧思,且这种巧思很难被表面的所谓“碑”的气质所掩盖,终究一日会唤醒。就像他拿着笔在江边写字那个行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思考,这是我对他的这些作品的大感觉。
另外,这本书(《书法的江湖》)我在直播间就已经买了。今天很意外。又收到一本。刚才翻看了一下,不难看出萧老师对艺术是极其敏感的,他对书法史中一些人们不太注意到的细节,有非常清晰的观察,并且能进行一番很俏皮的叙述,让我们都能看懂。如果把揭示现象作为第一步的话,那么他的第二步更精彩,就是把这些现象背后的有关于艺术史或者书法史的比较深刻的问题,用浅显的办法叙述清楚。很多严谨的论文,内容很丰富,让人看起来却可能枯燥无味。但是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他没有离开常识,又有新思考,作为生存在这个时代的人的新思考,我认为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萧老师曾经反问我:传统书法该怎么写下去。我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我们就已经成功了。所以说,在必须面临的这个问题面前,我们还有极大的空间。
最后想说的一句是,这次展览的名字起的很好。一个展览的名字极其关键,“造云”两字一进来就能看到。
生活在南方的人,对云是非常有感情的。大夏天的时候,在太阳暴晒的山体上,晒的很热,然后一阵雨下下来,蒸汽一上,云就出来了。造云,需要一个很厚重的基底,一个很厚重的基底上,寻找或者等待某种契机,然后生产出一种轻盈、灵动、鲜活的,而且很飘渺不定的新东西,这种东西会随着气息向上升腾,变幻无穷。萧老师的艺术,一定会像云一样,一定会像他“造云”的过程一样,不断向上升腾。谢谢!
柳青凯:龙友讲的特别好,特别点题,“造云”其实是文人士大夫里面讲起来的,是非常高的一个境界。所以说其实萧博士他的这次作品里面很多是半临半创的感觉,他有一个循理的过程,就是循书法的理。
我们现在看吴昌硕包括八大山人,其实很多作品都是临摹的,学习过程中的,但是为什么,学习八大我就喜欢临八大临的《兴福寺半截碑》,它是一个再造的过程,萧博士今天的展览有很多作品,是在演绎经典。通过对古人的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
我们现在有请一痴,书法网的CEO,互联网书法的奠基人、开拓者。
一痴先生发言
一痴:好久没有在这样的场合见到这么多熟悉的朋友了,文飞兄也好久没见了。早上我才看到青凯兄给我发的一个电子邀请函,我说文飞兄的展览我是要过来看的,要来学习的。
《书法的江湖》,文飞兄以这样入世的书名,让我感觉到很诧异。我们讲书法最怕的是江湖,但我与文飞兄之间确实有着江湖关系,对于佛教有些了解的朋友的人都知道,六祖后,有两位高僧,马祖道一,石头希迁,马祖在江西,石头在湖南。学佛的僧人为了亲近两位高僧,所以要在江西与湖南两地奔波往来,这就成了"跑江湖"!我是江西人,文飞兄是湖南人,今天在座的龙友兄也是我江西的同乡。所以,为了这样的“江湖关系”,我今天也是必须要来看,来学习!
展览名为“造云”,我们南方多云,但是“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能够“造云”的人则是一定要兼备文心与气魄,文飞兄作为一个湖南人他便是有这样的“霸蛮”之气与文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我对湖南人独有的文气与霸气兼备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文气与霸蛮气兼备也是我今天看到文飞兄这济济一堂的书法新作的印象,这使我遥想初见他的作品,,与现在这些近作相比,从形貌上有些变化,但“两气兼备”的气质不变,而是更加凸显,有人说,文飞兄是走的碑帖结合,那我说文飞兄的书法满足了我对碑帖结合书法的所有的想象。
文飞兄的书法当然会让我想到沈寐叟,在这些展览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沈寐叟的这种精神的传承。实际上我对碑帖结合,有一段时间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大量的去看沈寐叟、王遽常、马一浮等民国以来的一些走碑帖结合书家的作品后,我发现碑帖结合当然是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当然我看到的这些大师们的“碑帖结合”的作品,绝不是不是简单的技法上的结合,也不是形态上的结合,沈寐叟、马一浮他们为什么能够写出让我们这样惊艳的作品,这里面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文,没有文化没有文气,只是在技法和形态上结合,是结合不了的。只有以文化之,我想他才能做得到。而沈寐叟、马一浮等无一例外,皆是大儒!反观文飞兄的书法,走碑帖结合,能够成就今天这样的风格面貌!能够走出来!也正是因为其根深的文化和文气!这本《书法的江湖》我还没有细细去读,但是开卷就有文气扑面!沈寐叟对康有为说:你再读10年书之后,再来给我谈书法。想起黄山谷的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文飞兄的这杯《书法的江湖》的酒,又何止是十年寒雨夜灯才酿成的呀!
前两天,有朋友看完文飞兄的直播后跟我说:想不到他口才那么好,能够滔滔不绝的讲话!我说是吗?这是因为我对文飞兄的印象是如老狼唱的《晴朗》里面的一句歌词:“我那总沉默的朋友,你让我感觉到力量!”这句歌词也是我今天看文飞兄书法展的感觉!也许,一个沉默的人,如果在做一件让他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才能迸发出他所有的激情和能量!才能让人感觉到力量!比如文飞兄的这些书法作品!
萧文飞:抱歉因为有电视台采访,好多朋友提的一些想法。
柳青凯:今天这个活动,因为有零星的疫情,你看咱们周边的这些小区门口的岗都开始拾掇出来了,还没有开始拿体温计测量,今天我就很老实的把体温枪拿出来了。
咱们这个展览有这么爆棚的人气,首先是我们这个地方小,还有一个就是萧博士的影响力,今天在邀请嘉宾上是非常克制的。一痴兄我专门叫的他。这个其实也是另外一个因素,我们现在整个书坛已经多元化了,就像过去我们只能在书法网上玩,北京就是书法网,忽然间现在我们这些网站都被边缘了,我还凤凰书画网呢。你看有微拍堂,有抖音,这其实是一种与时俱进。
下面有请晏晓斐,他现在在国家博物馆工作。
晏晓斐先生发言
晏晓斐:因为太熟悉了,不知道怎么说,但还是得说。记得在岳阳的时候98年、99年的样子,文飞大哥发起了成立一个民间社团的一个倡议,他就是当时“永和七子”的老大,我们的领航人,我是书社年龄最小的,很幸运的加入进来。因为加入了永和书社,我们的人生才发生了改变。2002年,萧大哥揣怀着书法之梦,毅然辞掉公职,从岳阳来到北京进修学习,他的这种感召力感染了我们永和书社的,还有岳阳的好多的书法追梦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的行动在整个湖南书坛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为他的这一步迈好了,其实就是以一种很好的方式进入了书法的当代,而且拜在王镛老师门下,直到博士毕业。后来我又有幸和萧大哥在中国书法院共事了7年,7年里面这种缘分,他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回想一下就是感觉到特别温暖。
今天,他在凤凰画馆这么一个很自由很从容的空间,举办这样一个非常丰富的一个展览,我觉得不亚于在中国美术馆一个大展,虽然尺幅很小,但是气象万千。今天又见到了在书坛里面那么多的老师、前辈,还有我们共同的朋友,就让人感觉到很温暖,这个圣诞节很温暖。
我对萧大哥的为人为艺的理解和认识有如下三点。
前面陈震生老师曾说过,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诗人,2000年他在岳阳永和七子展览中用淡墨写的“为何忧郁”就让许多人掉下了眼泪。今天他用“造云”来命名自己的展览,同样是有诗意的。我记得他以前写过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梦想的一种坚定。他说“一万年过去了,他就立在河水的中央,快长出根来了……”我觉得这种精神的力量不仅仅是他个人对艺术的执着,也是我们湖南人共有的一种精神,这是一种真诚的力量,不可摧毁的意志。
第二他是文理双学士,既重文,又重理,这些年他一直在做书法循理的研究。我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经常跟我讲书法的用笔需要打开以及如何搭接的问题,非常具体,给我有很大的启发。
第三他的书风朴茂,这也是湖南人身上的一股子劲。我也喜欢写“郁勃纵横”这类的词。他用笔发力比较猛,也是人生精进的一种表现。他身上有一种气很坚固,那就是一直在做他自己,随着时空的转换,经历见识的扩展,他对自己的艺术思考得越来越深,因此不断有新的作品产生。他从来不会让自己闲着,他曾取字叫履空,听雨,这次又是造云,其实这里面也能看出他对人生真相、对艺术的一种思考是非常透彻的。他不会在意头上有一顶什么帽子,也不会去巧妙地运用什么所谓的什么平台,他只是在扎扎实实做与自己艺术相关的研究、创作与教学。他想超越某些东西,注重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对艺术的态度,很纯粹。他注重体验当下,对我来说,今天现场的感受,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我也不知道再多说什么,先说这些,再次祝贺!
柳青凯:谈到书法江湖,江西和湖南,我自己做了一个个展,叫烟霞相许,出自陈麋公的一句话,“以江湖相期烟霞相许”,您的造云其实就是烟霞,江湖相期,为什么会有金镛写的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呢?其实是晚明的文人世界做出的一个江湖,只是武侠的东西进来了,实际上真正的文人世界才是真正大同的概念,所以才有江湖,江湖是一个非常文气的词。
王祥北先生发言
王祥北:萧博士、晏晓斐和我,我们三个人是从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团体,同一个圈子里走出来的。他在前,我们两个在后,跑到北京来讨生活,来圆书法的梦,可以说是被书法所“害”。首先对这个展览表示祝贺。我也是第一次来凤凰画馆,感觉非常不错。刚才很多朋友也聊起了这个展览的名字,"造云"这两个字,其实他刚发微信的时候我就有点感触。
他为什么选这两个字,刚才很多朋友也都讲得很好,他们所讲的,有些是我想讲的,有些是我没想到的。因此,我就谈谈我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书法的江湖》,这是他平常对书法的所思所想结集出版的一本书。
这本书选择在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有深意的,大家都知道,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岳麓书院,因此,湖南大学号称是千年学府;再加上它又在岳麓山下面,湘江边上,因此它代表着我们湖湘文化的这个文脉。我想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出版社来出版他的这本书,就是想接住这个文气,把这种文脉接上去。
我们的湘江水是往北流的,萧文飞也是一路向北,他出生在湖南南部,往北到了株洲、岳阳,再往北就到北京来了,一路往北走,他也是想把这个文气带到北京来的。湖南的高山经常是云雾缭绕的,刚才有朋友说南方水多,很容易成云。确实是。他用这个名字,肯定也是有这种想法的。这个云气的出现,这些个高山就变得若有若无了,有时候在云上,有时候看不见,在云里面。我认为在这里可能会有他的一些想法。这是第一层意思。
他作品整体的风格在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他是走碑学的,经过这么多年到现在,他的书法风格特点一直很明显地存在,但也在慢慢的变化。他比较重视线条的锤炼,他的线条是以雄厚雄强为主出现的,在这种线条把握过程当中,他和其他人的雄强保持着一种距离,有意地隔开了。有些人的雄强是张飞式的勇猛,线条的苍茫感觉用碎的、干裂秋风似的方式来表现,但萧博士是赵云式的武将感觉,用圆润而浑厚的线条来体现雄强,带有更多的文气。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些不同?我认为跟他的所思所想和"造云"有关系,因为只有通过云的流动,或者说用云的浸润,才能使干裂秋风的线条变得温润,从而显得更加有内涵。这是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萧博士这几年一直在带学生,在布道,把他对书法的理解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本书的出版也是这样的道理。他为什么要成云,为什么造这个云?古人讲"腾云致雨",他就是想把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想变成雨,变成甘霖,拿出来奉献给大家,让大家从中获益。这是一个大功德,非常了不起!
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刚才听了大家的讲话,我获益良多。再次表示祝贺!
萧文飞:谢谢北哥对造云的解释,这个名字当时是怎么来的?因为我本身就是临帖,临的《西狭颂》,隆崇造云,这个词意境很好,我觉得挺好。正好也是跟青凯兄,要确定这个名字了,他说造云就在那里,就这两个字了。也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这个词跟自己的感受,包括生命状态比较合适,今天北哥一说感觉更清楚了。
柳青凯:因为疫情期间,我这里特别乱,无法想象的乱,人来看怎么可能办展览呢,我这里挂了一张《西狭颂》,一直在学习,在看,萧博士正好也在写《西狭颂》,他这个书名我们发公众号之后,有一个回复说“这么好的展览怎么用集字的作品”,这是手写的,人家能看成集字作品,说明萧老师的功夫了得,当成古人的作品来看。
我们现在有请荣宝斋书法展览馆的宋涛博士。
宋涛先生发言
宋涛:首先祝贺萧老师的展览!
我是萧老师的粉丝,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观看展览,萧老师是我非常敬佩和欣赏的一位老师。我刚才看陈震生老师作品集的时候,我觉得他前面几句话写的非常好,其中第三句:“用写字去表现自己才有可能是书法”,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涉及到了“书如其人、艺如其人,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的本质。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审美不同,学术思想、身份、出生地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
萧文飞老师的这些作品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书如其人”。沉稳朴茂而不乏灵敏挺健,广泛博取而不失个性坚守,代表了学者型书家。我觉得在艺术的过程中个性不仅仅是一出来就要完全有自己的面貌,不简单地理解和表现“自由”和“放怀”。在人生的历程当中,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学术个性。刚才大家都谈到萧老师的为人,他为人比较厚重,比较理性,但是又有巧思。我刚才翻看萧老师《书法江湖》这本书的时候,也看到他多次谈到了“理法”,我觉得萧老师就是在这样一种感性和理性、个性与共性的很好的把握的基础之上,一直在往前走,通过这批作品也可以看到。他在教学相长的过程当中写出了这批作品,面貌多样,中国书法史上经典碑帖都有借鉴和表现,但自己的个性没有丢失,而是在完善,一直在不断的补充自己。在这么多经典的碑刻、法帖的滋养当中,他又把自己的个性给很好的发挥出来。
刚才蔡梦霞老师说到,这个展览是一个学术性、研究性的展览,我觉得非常准确,也特别符合萧老师的为人为艺,就是在写自己,用写字在表现自己。
再次祝贺萧老师!
柳青凯:衣雪峰老师,也是博士。
衣雪峰先生发言
衣雪峰:刚才拜观了文飞兄的展览,又粗看了文飞兄的新著《书法的江湖》,以及“造云”展的作品集,我在想应该从哪几个角度谈谈对文飞兄作品的认识。我发现文飞兄非常善于调谐各种不同的、对立的或者说矛盾的关系。
一、轻与重。
2018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时候,展览的名字叫“轻与重”,他思考的是“管毫之轻”与“生命之重”——“把一生托付于管毫,在重与轻之间,书法人如何取得安身的依据,从而坚定前行”,他是在思考艺术与生命孰轻孰重的大问题。
二、雅与俗。
他的新著,书名《书法的江湖》,似乎故意用一个相对通俗一点的名称——“江湖”,用诙谐的语调,来向大家阐释严肃的、高雅的“书法”艺术,可谓寓庄于谐。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东方朔的智慧,东方朔常常用诙谐的语言规谏汉武帝——连颜真卿都敬仰其人,用大楷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如今我们的文飞先生用诙谐的语言接引我们亲爱的喜欢书法的读者,真是苦心、悲心。
三、中与外。
书里的有些章节,例如“十一、面壁:耐克涉嫌剽窃怀素?”,我们以前在公众号上读过,再如“十二、远图:老外是如何师法中国书法的?”,列举美国的马克·托比、法国的汉斯·哈同、日本的井上有一等人与中国书法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作品,可以看得出,文飞兄其实是在考虑中和西的问题、中和外的问题,他是在考虑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书法和全球的艺术的关系,这也是每一位有抱负的中国书法的学习者、研究者必须要面对的最重要的课题。
四、古与今。
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是文飞兄临写古人作品的局部,看得出他不断地在纳古吐今,像自然地呼吸一样,所以他的作品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
五、意与理。
艺术本来是强调直觉的,强调所谓“写意”的,但是文飞兄独拈出“学书循理”四字作为杖藜书院的办学方针,自有其深意存焉。
就是当大家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你也写意(实际可能是乱涂)我也写意(实际可能是胡抹)的时候,文飞兄是清醒的,众人皆醉他独醒。
六、大与小。
曾见文飞兄教学实录,说“以前觉得平尺好小,胡抡几下就OK了,但自从写了小楷后,觉得空旷无垠,望不到头”,可见他在大字与小字的打通上颇有所得。
七、学术与市场。
刚才青凯兄讲到大作品与小作品,我也听到很多人反映现在市场上风气是喜欢小作品,实际上无论大小,关键是作品精不精、值不值,就是一件作品,它是坚持学术呢,还是迎合市场呢?文飞兄无疑是坚持学术的。
上举的这些对立关系或说矛盾,萧文飞兄以自己宽厚的人格,以自己旺盛的精神,统摄之,浑融之,变化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必将不断呈现更加深入、动人的境界。
柳青凯:下面三息兄。
三息先生发言
三息:简单说几句。首先,向萧老师祝贺,祝贺展览成功,刚才曾老师说书法家到50岁以后几乎好多人就没进步了,也没成长了,我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看了萧老师展览的作品以后,我思考的东西就很明确了,就是我们现在书法界好多人是在写字,其实他一生就是在写字的状态,从来没有把书法上升到一种艺术,这是一方面。再一方面,好多人从来没有把自己跟书法结合在一起,写字跟人是分离的,没有一点关系的。
我觉得有时候书法到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就是你的境界,你的学术,你的知识结构的构架,到最后不是写字了,其实就是写人了,写你自己了。你看黄宾虹到老年,那些老先生们,还有明清的那些大家们,到最后每个人都鲜活的站着,你看到他的字就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但是我们现在好多书法界朋友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来不把书法跟自己结合起来,他的生命状态跟书法是两张皮,没有一点关系。
我从萧老师的作品中能看到,他那里面有好多学术层面上、理论上对书法坚强的支撑,所以他的爆发力,包括书法深刻的内涵,和他这个人是紧密结合的,可以支撑他自己往后面走很多年的坚强基础。书法必须和人,和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才有生命力。
我今天来就是学习的,让我讲话很意外,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柳青凯:三息兄是一个非常爱钻研的人,去年我们出了一本书,《造像记》,跟萧老师这个书的封面有点像。下面有请金铭。
金鸣先生发言
金鸣:我是来学习的,我跟萧老师认识很多年了,我们即是湖南老乡,又是同一年来的北京,都是怀揣着书法梦来的北京,那是2002年,一晃就18年过去了。相对而言,我跟萧老师交流也算较多的,一直受萧老师的教诲。从02年认识萧老师到现在,他每一个阶段性的作品我都看得比较细,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萧老师的长卷作品也都是我夫人装裱的,我还专门拍照学习。
萧老师几次重要的展览我都会到现场去学习,今天看到萧老师的展览很受启示,试着谈三点观后感。
第一点就是“以小见大”,首先从作品尺幅上看是“以小见大”。我们看到微信上看推出的作品感觉尺幅都很大,而实际上作品尺幅都很小。还有一个“以小见大”,就是从格局上看,可谓小作品大格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微信上看觉得都是大作品的原因,萧老师的小作品放大后能撑得住,这当然是作品线质与结字空间的共同结果。还有就是上下字距的空白少,但却是密而不挤,反而有一种真气弥漫的感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二点就是“观象取义”,萧老师的这个展览的名字起的太棒了!叫“造云”,我注意到萧老师作品落款上有一个斋号叫“听云阁”,小阁楼里听云是萧老师做为诗人的情怀。“造云”是反应了萧老师当下书法创作的一种状态。一种在传统书法语境中不断探索的状态。很多年前萧老师跟我说他的想法就是办一个书法类学校,后来“杖藜书院”成了,而且火了,“造云化雨”滋润了无数学书人的心田,成了书法教学里品牌。
萧老师这些年的教学积累,正如刚才蔡梦霞老师谈的一样,萧老师理论跟实践怎么结合他非常清晰,今天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字体丰富,在章法、墨法上都有较强探索性,这就是萧老师在书法创作探索中的“造云”状态。我们学习书法一般只停留在“造字”层面上思考,“造云”则是把书法创作从具象“字”的层面转换为“云”的意象层面。让我想起那首《我和你加在一起》的诗歌:“一只蝴蝶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和一朵花加在一起,就大了,重了,成了春天的最爱”第三点就是“字如其人”,我们学习书法我自己理解,大概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我们初学书法的时候是学技巧,学字形,尽量做到“有他无我”。然后慢慢过渡到技跟人合的阶段,达到“有他有我”。第三层次是“字如其人”。
从今天萧老师“造云”展的作品来看,萧老师书法追求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他在现有的“本来面貌”上不断兼容并蓄,正如萧老师在一些讲座中讲的“当代书法突围”一样,自身也在寻求突围,“造云”不是为了“云山雾罩”,而是为了更好的“云开雾散”,为自我“造境”,找到属于自己最恰当的书法语言。就说这么多了。
在此谢谢萧老师,也隆重的祝贺萧老师。
柳青凯:谢谢大家,今天非常圆满,非常好。
我们再安利一下萧老师这本《书法的江湖》,今年我买了几本书,一本是陈忠康老师出的《书法源流十讲》,白砥的一本微信集,然后就是《书法的江湖》的到来,我们书法人好多可能还停留在中国书协的展览那个作品集,还有各种邀请展那种作品集,都是16开那种,其实我们凤凰画馆十年前就开始做32开的开本,我们现在又做包括《造云》这么大的开本,这是大32开。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基本上都是32开的,很少有16开的。
我们印象中,萧老师编的那本《书法杂志》,那个开本是我们对当下新时代杂志的印象,好像都应该是那么大的一样。
我们平时看这一类的书太少了,其实这个书已经是大书了,但我们平时看的书法类的书大部分是32开的,现在很多书法集出成8开的,一些字帖,其实我们应该回归,真正进入阅读。
为什么我说今天他这本书的意义呢?我们书法界真的很少有自己的读本,要么就是很艰涩的,不知所云的那种所谓的理论书,对书法创作没有什么意义,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干吗的。我们的书法社会基本上都是被这些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书法指导着,其实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写。在文学界、在知识界这种类型的书非常多,比如讲陶渊明怎么样,讲王维怎么样,讲苏东坡怎么样,但书法的这类书特别少,而且这种出版机会只会给沈鹏先生、启功先生,像沙孟海这样的才刚刚有,真正讲书法道理的书非常少。
所以陈忠康老师的书一出来我就赶紧买。我们的书法界在文化多元发展上其实非常落后,极其落后,抖音已经火了好几年了,咱们才开始进入抖音,微拍堂也是火了好多年,有的人竟然没拍过,其实都是一种落后。
这种书以后会多起来,书法的时代才真正到来,过去我们没书看,看的都是偏离我们书法本体的东西,其实本体才刚刚成长起来。
萧文飞:顶印是总策划,我提供内容,他是总策划,背后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你说说。
刘顶印先生发言
刘顶印:谢谢萧老师,以及在座老师。
我是学生辈的,坐在这里感觉有点紧张,我是萧老师的教学理念的膺服者,萧老师今天这个展览,又是给我另一种学习形式。
柳青凯:他叫刘顶印,是双硕士,两个研究生学位。
刘顶印:萧老师从做书院,做展览,到这本书,刚才讲研究、创作跟教学一体,刚才我听馆主讲的话,应该更加注重产学研一体。我们书法人产学研,现在还有销的一体。销售,不失为一种好的检验,尤其是现在的环境下。我讲这个话是给我自己安心一下,在各位老师面前讲话太紧张了。关于《书法的江湖》这本书,非常感谢萧老师,给这么好的材料,才给萧老师做成这样,是有点对不起萧老师。关于书的内容留给读者们去评价。
但是这本书有个特别好的活动,萧老师自己不好意思说,作为学生在这里给各位老师介绍一下。“书法的江湖”,今天大家在这里相望于江湖,不是忘记的忘记,而是我们大家相望在这里,在书法的江湖里,大家在一起,希望的望。
这本书的一个特色,萧老师请“大家”来书写序言,这是一件大作品,每个参与者都是创作者,在《书法的江湖》这本书留下空白的序言里面,各位作序人,可能是萧老师的师长、领导、朋友,甚至读者,拿到这本书以后,都可以为他写序,这个序的活动以后我们会在书法各个平台和媒体上面做成一个网络的展示。
如果以后收到大家实物版的序言,我们会做成实体的展示,萧老师他自己不好意思说,所以由我这个学生也是策划来说,敬请各位老师给文飞先生写序。
萧文飞:写了之后寄过来,我再在新的一本上写感谢信回赠给对方。
柳青凯:这可以做很多版本,李强序版本,陈震生版本。
我们书法界真正需要我们的作者,除了出作品集之外,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实践,写成一本亲民的书,让大家愿意,有些知识是被大家需要的才是重要的。
好,咱们合个影就结束了。
—— 展厅现场作品 ——
—— 展览作品图片 ——
隶书“造云”横幅 33cm×70cm 2020年
行书“书万卷鼓双楫”对联 70cm×11cm×2 2020年
小楷苏轼《行香子》词三首 67cm×17cm 2020年
小楷王思任《剡溪》 17cm×67cm 2020年
小楷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35cm×23cm 2020年
小楷黄贞父《浮梅槛记》 35cm×23cm 2020年
隶书“吾庐幽士”对联 70cm×11cm×2 2020年
篆书“墙有耳” 17cm×35cm 2020年
篆书“强其骨” 17cm×35cm 2020年
篆书“宠为下” 17cm×35cm 2020年
小楷冬心先生题画1 28cm×23cm 2020年
小楷冬心先生题画2 28cm×23cm 2020年
行草杜甫《秋兴八首》六条屏 70cm×11cm×6 2020年
篆书“千秋万年”横幅 23cm×69cm 2020年
篆书“与天毋极”横幅 17cm×69cm 2020年
行书冬心先生画佛题记(“沙砾咸光明”) 36cm×26cm 2020年
行书冬心先生画梅题记(“耻春亭”) 37cm×28cm 2020年
篆书“大聋” 35cm×17cm 2020年
篆书“鹤寿” 35cm×17cm 2020年
行草“天为风来”对联 69cm×12cm×2 2020年
行书苏轼《浣溪沙》(“人间有味是清欢”) 35cm×23cm 2020年
行书杜甫《戏题王在画山水图歌》47cm×27cm 2020年
行草“山外窗前”对联 69cm×12cm×2 2020年
行草“三年一榻”对联 69cm×12cm×2 2020年
行书苏轼《行香子》(“一溪云”) 35cm×23cm 2020年
行书“郁勃纵横”横幅 23cm×70cm 2020年
行书“康强逢吉”横幅 3cm×70cm 2020年
行草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5cm×23cm 2020年
行草“万花一桨”对联 69cm×12cm×2 2020年
楷书岗山摩崖刻经句中堂 68cm×35cm 2020年
隶书“修清涤俗”横幅 23cm×119cm 2020年
行书“寿无量”横幅 23cm×70cm 2020年
隶书“动顺经古”横幅 23cm×137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