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品鉴|当陈海良遇到欧阳询


文\赵鹏
来源:陈海良书法艺术      时间:2021-03-24

陈海良大草作品


众所周知,陈海良的大草书在当下书坛中早已独树一帜,这也是最让人膜拜钦佩的地方。然而,当你看到了他那雅逸隽永的行书、朴茂高古而又遗貌时新的隶书、细密娟秀且具簪花之格的篆书、法度谨严而新意迭出的楷书时……你才会真正明白他背后所下的功夫,重新认识他的大草艺术高度!这是一位有着强烈创作生命力的书家,更是一位有着使命担当、有着强烈“自我”意识、勇敢“为自己写字”的真正艺术家!

陈海良小楷作品

细品其诸多作品,皆为呕心之作,于细微处匠心独运,于大格局竭思图变,充满着智慧的创新、创变思想。以下这幅八条屏的中楷作品和以此基调创作的一些行书作品便让人耳目一新!

陈海良 楷书作品

欧阳询——“初唐四大家”之首、一位唐楷的集大成者,陈海良一直不断追寻的心灵契合者。他曾在自己的书法开馆展上毫不避讳地对大家说,自己曾钟情于欧,心摹手追,当年上大学时更是因为一手“神似乱真”的欧楷被老师称赞,而后便从中汲取营养,乃至以此为基力图借以创新,寻求自己书法风格的“制胜法宝”。正是这点,也侧面说明了他对“法”的孜孜以求和竭思图变的追求。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如是做的。一边在通往大草浪漫的自由王国里肆意驰骋,一边又在“法”的理性樊篱中觅求艺术的真谛。这或许正是陈海良将他的个人书法开馆展主题命名为“心游八法”的初衷。

此刻,让我不由得想见那写出满纸云烟、神鬼莫测、不可复制的绝美草书巅峰之作《古诗四帖》的张旭来。天才的艺术家必定有着天才的作为,《郎官石柱记》便是“草圣”张旭的传世楷书佳构。黄山谷云:“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可谓赞誉之高。《古今法书苑》谓:“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又云:“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明赵涵《石墨镌华》谓此记“笔法出欧阳率更……而法度森严。”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

这是一种偶然抑或是巧合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同为当代书坛大草佼佼者的陈海良,从学书伊始,便钟情于欧阳询,并于“法”的规范中深入研味而融通创化、脱胎换骨,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大草风范!这或许便是天才的“默契”,更是艺术风格渐趋至臻的法理!

西汉扬雄谓:“书者,心画也。”清代刘熙载有言:“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因此,书法艺术审美的取向也必与艺术家本人密切相关。书法是一门被誉为“无声之乐、无形之舞”的造型艺术,它在借助线条、结体、笔墨等艺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法度”制约范围内的生命灵动和自由,以及书者内心的艺术情怀。

陈海良行书作品

细观陈海良的中楷以及以此为基调的行书,可以用“劲戟瘦健,方圆兼备”来形容,他继承了欧的韵味。陈海良是极善用笔的,其字体笔画刚劲、方中兼圆,又在起收笔处加入了许多魏碑的动作,甚至撇捺带有隶书的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用笔法,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古味”;而又通过笔画的改变、笔法的变异等重新组合,在笔画两端及转折处的结合点进行了有意识的处理和修饰,起笔、收笔、转折处经常会有露锋和棱角的出现,流露出一种瘦骨清相、险峻刻厉、率意雄放的风格,营造了强烈的艺术个性意味。

陈海良行书作品

他对于楷书的结构亦有着深入的研究,可谓自成一派,契合心意。楷书之美不只在于工稳平正,而要通过字的结构营造表达一种富有内涵的美感和情趣。观其佳作,他对于结构的处理有着独到的心得,在寻求平衡的局势之中,营造险绝夸张、对比强烈等艺术特色,其楷书字体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字形结体重心偏左下,书写笔画走向大都向右上倾斜,使其形成斜势,打破了传统结体中四平八稳的固定模式,妙于起倒,含蓄耐看,整体笔画左收右展,于收放、轻重间达到平衡,在稳重中平添了一种险绝峭拔的艺术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