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是朋友们对喜军的戏称,老高的“高”真正“高”在画品高、才情高、酒量高。初见喜军,便觉是一方正的汉子。几年的相识,“内清明,外直方”是喜军给朋友留下的印象。
喜军是一个安静的画者,常日里言语不多,眉宇间总凝着些思索,只有与画友们谈画论道时,才侃侃而谈,对于绘画的感悟和当代画坛现状的认识,可谓是一针见血、独具新意。喜军性情宽厚质朴,举手投足间的质朴之意,如同他画中的那些活生生的形象,铺于绵绵宣纸之上,流于水色墨韵之间。喜军是一个孤独求索的画者,安静甚至是寂寥,在静与寂中守着心中的那方画的城池。于间,任墨色线韵的碰撞与流动,随之,鲜活至纯的形象跃然于绢素之上,讲述着寻常乡间最平实的生活,讲述着那片土地的悲壮与厚重、土地上人们的忙碌与喜忧。
普吕东说:“我只画使我感动的东西,正像希腊人用斧头砍大理石一样,正像老斯惠林克人在大风琴上奏出的音调一样。”喜军的画中所描绘的让人所感动的一群人,为着生计,为了儿女来年的学费,为了在老家能盖起一座新宅,为着心中对于美好的那份向往……,奔波着、忙碌着,在欣喜和苦涩中体味着社会百态、人生百味。喜军选择的绘画题材就是这些从农村中走来,奔向大城市各个角落的普通劳动者。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享受的安逸、丰富炫目的城市生活就是由他们用双手撑起来的。在城市中,他们的身影是卑微的,同时又是强悍的;他们的眼神也许滞涩,但又是坚定的;他们的生活是苦涩的,但又是快乐的、满足的。农民向往城市并不是为了逃避劳作,更不是因为厌恶土地。迫于生存,他们在争取收获的同时,也祈望具有独立尊严感的社会身份。世世代代的农民都是以集体意志承载着民族的苦难和国家的重负,然而时代的土壤却难以滋养固守耕作的人民,泥土的命运总是沉降在社会生存的最底层,新鲜的果实永远会被摘走,留给土地的只是眷恋重生的根。他们不要福利,更无需考虑养老,社会舍予他们的只是微薄的剩余。大于土地的收获吸引他们背井离乡,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勾起了他们不甘为苦的心志。打工挣钱,可以不成为他们不得已的生存选择和命运皈依,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收获是他们卸下世袭重负的契机。虽然他们必须得面对更为苛酷的心理压力,但是他们的目光里却闪烁着对生活的希望。
喜军把这些为了这个繁华的城市做出贡献的人们记录下来,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状态,把这份质朴传递给欣赏画作的人们,让更多的人们来关注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群体。这也是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画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以直抒胸臆的笔法,追索这份对农民工、对社会的沉思,描绘着历史所赋予画家的时代使命。喜军的画中萦绕着的是那份浓浓的乡情,行色匆匆的身影,沧桑沟壑的面容,正是这份熟悉于心、抛不却的眷恋,成就了他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创作。
喜军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以坚实的造型、朴素的笔墨、厚重的情愫表现着当下普通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传统观念水墨画写意性,在接受了西方绘画思想和方法后,经过整合、处理,构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在形的描绘上,笔墨呈现的效果多层次地反应了智性潜能以及抽象思维美学所蕴含的审美情调与意境,使画面具有了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成为新的水墨语言形式。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当然不能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笔墨游戏,它需要关注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关注当下生命的意义。以水墨人物的造型语言来表现现实主义题材,写实表现的真实感,墨色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使写实水墨人物画拥有一股雄强之势,一扫传统水墨低吟浅唱的萎靡,这种大气魄才驾驭着宏大真实的场景,表现出沧桑厚重的氛围。喜军的鸿篇巨制《马街书会》是对此最好的诠释。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是基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创作手法,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直接切入人们的社会经历,重新确立人物画视觉“真实”的绘画研究方向,从而更大程度表现对于现实生活的感触以及所描绘对象的精神状态。
喜军以扎实的造型功底契合着写实水墨人物画这一艺术表现语言。多年严格的学院造型训练,造就了他对人物结构形体的精准的表现,以及对其精神状态的把握。早期作品《乡关在望》,描绘了一群打工归来的劳作者。宏大的场面,线条的组织穿插,墨色的浓淡铺陈,归家的人们,收获的是希望和幸福。画面中沉甸甸的是收获,也是画家对于这群追求幸福的劳动者们致以的尊敬和人文关怀。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系列,是喜军写实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又一高峰。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成千上百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这就是绵延六百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马街书会”。喜军的目光对准了这一个走向没落的民俗民风现象。为了创作马街书会这一质朴的民间风俗,喜军连续多年前往书会采风写生,记录和体悟那淳朴的民风,在艺人或圆转或嘶哑悲壮的嗓音中体味人间悲苦、爱恨情仇。但尘世间,霓虹闪烁,光怪陆离,喧嚣愈加聒噪,穿梭于琉璃烟火中的人们早已习惯于沉溺于这些喧嚣之间,也早已忘却了很多原本属于我们的自然和本真。
喜军笔下的马街书会是真实的、感人的、朴素的、厚重的,体现着中华大地上曾经的沧海桑田,历史的波澜壮阔。坚实的造型基础、灵动的线条、铺陈大气的笔墨,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说唱艺人的形象。拉弦的长者、声情炫彩的说唱、俏皮的孩童、立于田间桑陌之上听书出神的人们、赶会的商贩、冬日间暖洋漫撒的缕缕炊烟……这是一卷清洌的民风画卷,向我们讲述着这喧嚣世事之外那些遗存下来的淳朴与沧凉。这也是一个画者内心的诉说,把不该被时代抹去的美好用画笔予以留存,从而唤起人心灵深处对于乡土民风的那份眷恋。
喜军,一个独行的画者,孜孜以求的用画笔记录着普通人的生活、那些平凡的日子、掩迹于历史尘埃中的那些事,一种平静的、真诚的、感人的美感在喜军画笔下慢慢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