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总是通过对汉字的艺术书写创造,来表达、反映出书写者的思想情志,乃至精神意趣,在高度娴熟的技法积累之后,陈海良更注重从内发掘升华其作品中古典而又时尚的自我精神内蕴。在经历无数次的锤炼、打磨之后,他对笔法的合理运用,字与字之间的巧妙组合,通篇的天成佳构,铺、绞、裹、擦、点随手拈来,长短、粗细、浓淡、聚散、虚实等一任自然,熟练而随性,随机而生发,终得返璞归真,洗尽铅华,没有一丝的重复和雷同。
《唐人诗二首》 32x30cm
陈海良的艺术理想境界是这样的,他在对待自我艺术作品的态度上更是极为苛刻。除了日常的学问修养积累外,他常说作品是一个艺术家面貌最好的代言,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以变化、内涵、儒雅为审美基调和价值取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古人跋语》 30x32cm
太湖一片一片蒸腾的雾气,弥漫朦胧,虚虚实实;渔民网兜飞撒的飘逸与空灵,那灵巧娴熟动作下蕴藏的爆发力与气势,让人回味无穷,田间农民挥洒播种的姿态很美,张弛有度,从容不迫;等等这些生活的场景,随着社会的进步,至今都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个地道的江南人,这些却深深地印在了陈海良的心田,难以忘怀,弥久时新,生活的馈赠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感,最后都幻化成了他笔下的自由挥洒,酣畅淋漓、元气弥漫的风格正是他取材生活的写照和升华;其笔下的云烟氤氲、空灵之境的山水图墨,亦是他艺术心灵之乡的另一种反映和阐释。
《宋词三首》 31x33cm
在艺术中,我们大多数的人太过于关注外在的形式,以至于舍本逐末,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陈海良曾深以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写给神灵看的,只可心手相合、偶然得之。他总是超前的,睿智的,在努力地探索中沉淀,他摒弃飞扬跋扈,摒弃扭捏作态,而是选择了波澜不惊,选择了超众脱俗,选择了儒雅随性,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变化,更看到了他的坚守。
《董香光论书》 24x30cm
他不仅具有狂放不羁、超然物外的狂狷气质,作为江南人,他的艺术天然散发着文人的雅意和天趣。在笔墨与书法功力上,陈海良已臻入化境,他的作品每一个字都写得很尽兴,天真烂漫而深具内美之品质。
《宋人词二首》 31x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