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摄影术发明了。这在当时的法国绘画界一度引起不小的恐慌,因为摄影的出现似乎宣告了绘画的死亡。确实,摄影术剥夺绘画的部分功能,那就是记录的功能。但是,记录并非绘画的全部,摄影丝毫没有动摇像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这样优秀的艺术家对绘画的信心。事实上,后来的发展也证明,摄影不过促使艺术家们拓展了绘画语言的广度,并未终结绘画本身。正如挪威画家蒙克所说:“绘画可以表现天堂和地狱,但摄影不能。”绘画——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是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因此,对于掌握了写实技艺的画家而言,最重要的是画什么。
绘画是艺术家通过视觉语言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对人生的态度、对世界的看法的一种手段。艺术家对主题的选择实际上是他心灵感悟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其世界观的表征。郝元峰的《城市之光》系列作品以都市为主题,表现的都是他曾经生活、学习和经历过的地方,其中既有他与画友合住的合租房,也有清华大学的校舍和图书馆,也有他游历过的城市,以及行车途中的景物。从他写下的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场景与他的生活和创作息息相关,因此他才会将它们描绘在自己的画作里。
今天,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超大的体量常常让栖居其中的人感到渺小而孤寂。元峰笔下的城市很像一个早起的人推开窗子时看到景象,远处天边的晨曦映衬着拥挤错乱的建筑,多少显得有些寂寥,如《城市之光》系列中的11、12、15和16。不过,我们知道忙碌的一天马上就要开始了,人们又会走出家门,奔波流动到另外一些建筑中去,周而复始。事实上,都市的活力正在于此,而栖居者的孤独感也会因为这种单调的重复而加深。
元峰对生活的体悟非常细腻,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他有一幅表现坐在清华大学东门外一条小路旁贴膜的小伙子的作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从学校回家的路上都会见到他,因此元峰的作品让我非常感动。在元峰的画作中,远处的霓虹灯衬着在惨白灯光下为手机贴膜的年轻人,他那么专注,那么孤独,这份并不稳定的工作可能就是他支撑生活的全部。他可能没有想到,另外一位年轻人将他画到了作品里。今天,贴膜的小伙子早已不知所踪,他的身影却在凝聚在画作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希望元峰能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永远用一颗柔软的心去触摸周围的世界。元峰的作品可以说是都市的掠影,正如我们都是都市中匆匆的过客。然而,当我们怀有真诚的同情时,生命就会变得不再孤独。衷心祝愿元峰的展览成功!
张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