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寻梦——欣赏孙路的坦培拉绘画


文/孙景坡
来源:艺盘      时间:2018-08-21

二十八年前,我在法国进修时,曾见习并且尝试过“坦培拉”这种西方的古老绘画技法,在大师那些作品中,它特有语言的的魅力令我倾倒,但它绘制过程中复杂的技术难度却让我望而却步。这种用蛋黄调色在石膏板表层作画的方法,几乎不容人在过程中修改、覆盖,却需要艺术家在达到预想效果时,一遍复一遍,甚至几十遍的罩染才可能让“画面”走出梦幻的过程,考验着,也挑战着画家们的耐心和智能。

但当我一幅幅阅读着孙路如一首首抒情诗的画面时,其中如梦如幻的视觉情境,让我也产生了一种朦胧莫名的陶醉。我曾冒昧地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撰写过“坦培拉”的词条,我知道这其中种种效果得来的不易。

上世纪九十年代,孙路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在她旅居法国求学的十年期间,曾执着地、专心致志地学习研究坦培拉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又致力对这一欧洲古老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源自她内心的想象力不断拓展和变通的尝试。十年后,她回到祖国,她不由自主的发现,那些在心灵深处曾让她魂牵梦绕的许许多多幻境,她的《京剧系列》、《静叶系列》、《古镇系列》、《寻梦系列》等等,都让人们可以“顾名思义”的看到,体味到:她在故土,在童年时代,始终伴随着她成长的民族的、民俗的、令人怅惘的,历史岁月的文化语境。这种感受,正如她用诗的语言对《古镇系列》的诠释的那样—

你没感觉 ?

踏着古桥上的青石板

你可以触碰穿越时空的人群

你没感觉?

摸着老墙上的烟雨纹

你可以读懂几代前辈的往事……

——那些斑剥的、朦胧的、迷离的“坦培拉”的视感觉之中,在恍兮、惚兮之间,隐现着画家对她自己生活、生命、梦想,幻念的情愫,一种淡然的、莫名的、女性的、迷惘和惆怅的幽思。——她把这取自西方古老的绘画枝条,在故土文化的山林中,找寻到了一个富有东方诗意化境的生长点。

我粗略地读过孙路撰写的《点击,法国画廊》一书,注意到在书中,她用显著的标题引用了一位法国画家——bernand.bufler的一句话:“一位艺术家生命最重要的,首先是画他自己最渴望表现的,并用全身心激情投入所要表现的东西,用他的良心去做画,对绘画创作要像对信仰宗教一样”。

我祝愿,孙路能够在“艺术的信仰”中不断有所发现,在大彻大悟的更高境界中获得解脱、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