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出生于书画世家,无论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家庭的小环境,对于我的成长来说都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从我最初记事开始,就看到家父伏案于笔墨丹青的海洋里,我最初的记忆仿佛是在两岁多一点,朦朦胧胧之中看到家父兢兢业业、夜以继日的在当时条件简陋的画室里废纸三千、勤学苦练,甚至废寝忘食的作画,脑海中浮现出的这些场景对我后来的艺术创作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只记得每每看到家父开始铺好宣纸准备作画的时候,我幼小的身体就爬到凳子上,踮起脚尖,两手扒着勉强够的着的画案,一边观摩着父亲作画一边为父亲沏茶倒水,一晚上至少也得泡两三壶茶,每当父亲画完一幅画的时候,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抢着帮父亲把画从画案上铺到地上,直到今日每当回想起来那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三岁开始,记得是在1990年,我对那时的印象已经比较深刻,记得在家父的指导下,我开始临摹书法字帖,最初是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开始的,大多数的时间是自己从父亲画案上抽出一打毛边纸,按照字帖上的笔画开始临帖,有时是在母亲的陪伴下,那时年龄虽然尚小,但是幼儿园放学以后,几乎每天手握毛笔悬起肘来一写就是大半天,那时的我虽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还远不够深刻,但就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痴迷,在同龄人还沉迷于摆积木的乐趣之中的时候,而我却深深地沉迷于毛笔字的书写乐趣之中,三岁的年龄或许还不能承受这高强度的训练,但就是那种对笔墨无比浓厚的兴趣让我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从那时开始,在我的内心深处就埋下了一种信念和决心,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从点横撇捺开始义无反顾的踏上了书法艺术的探索道路。
求艺的道路是异常艰辛的,是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容不得偷半点懒,自小性格沉稳的我,和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内向,但这恰恰也是我享受寂寞的资本,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到赵孟頫的《胆巴碑》,从魏碑的《张猛龙碑》到《龙门四品》习书的道路一直到了五岁,开始深得家父笔墨丹青的真传,开始从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水墨画,家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在大学期间主攻山水画,后专攻花鸟画,绘画风格既有北派画风的豪迈与奔放又不乏南派水墨的婉约与温润,六岁的我已经光荣的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从花鸟山石到简笔人物已经开始学会进行初步的构图和描绘,在那个时期我水墨画的题材主要表现农家小妹、鹅、鸭子、小鸡、兰竹,芭蕉等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景致。
从1992年开始我的水墨画作品就开始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与少年儿童书画大展,记得那是在1993年,那一年我在上小学一年级,除了在学校学习文化课之外,六岁的我就已经多次参加由淄博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展,并在1993年5月,水墨画作品在由淄博市教育局等主办的《六一》全市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994年6月1日,水墨画作品由共青团淄博市委、淄博市教研室等主办的“淄博市第九届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1994年10月15日,水墨画作品在淄博市第二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比赛中获得绘画小学组一等奖;1995年6月1日水墨画作品在淄博市第十届《六.一》少年儿童绘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996年11月水墨画作品在淄博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绘画比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并在1996年5月被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委员会与淄博市张店区艺术教育委员会评为张店区中小学“艺术特长生”,以及在1998年5月被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委员会评为张店区中小学“艺术特长生”……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这些丰硕的艺术成绩让我树立了极大的自信心并且让我认识到天道酬勤与执着追求的重要性,这些丰硕的艺术成绩无疑是我在艺术道路上向前迈进,不断探索的起点。
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初中,刚上初一的我就已经开始了素描的专业学习与训练,记得学校里也有美术特长班,每天下午放学后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我也没有耽误绘画的学习与训练,一般每天都要画三个小时左右,从全面因素素描的素描静物到结构性素描静物,从全面因素的素描石膏像到结构性的素描石膏像,一幅接着一幅的画,一幅接着一幅的改,画了再改,改了再画,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塑造,无论是从深入细节还是调整明暗大关系,这些种种的专业术语无时无刻的都在提醒着我,让我的思维更加理性的去认识绘画艺术,从而让自己对绘画艺术有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高中三年阶段无疑是整个学生生涯之中生活和学习节奏最快的阶段,繁重的课业压力几乎找不出闲余的时间去钻研绘画艺术,高中时期的我除了上课与完成大量的文化课作业之外,只能是不断的挤时间来画画,这时的自己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哪怕是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就开始画速写,于是乎我的同学不经意之间就成了我画中的模特,几乎把所有的同学都画了好几遍,十几本的速写集中呈现着不同的人物动态以及不同的表情特征,除了大量速写的练习与临习,这个时期的绘画学习也画了大量西洋画范畴的色彩静物与色彩头像。
高考的临近让我废寝忘食,让我的神经高度紧张以至于经常性的夜不能寐,高二那一年16岁的我辗转到北京吴作人美术学校以借读生的身份求艺学习,那里封闭式、“魔鬼式”的训练让我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深深的体会到了从艺的不容易,但我认为不经历这“魔鬼式”的训练怎能让自己变得成熟,怎能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概是命运的安排,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我高考的第一年以素描成绩85分的高分,但是创作与速写成绩都在70多分与中央美术学院失之交臂,于是我痛下决心,卷土重来,又经历了一年没有昼夜的拼搏岁月,以速写成绩94分、创作成绩87分以及书法成绩80分的高分差一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但是由于考素描的那一天,去的有一点晚,所以抽签抽到一个距离模特甚远的偏僻角落,由于观察模特的客观条件所限,从而导致在画面中缺乏对细节部位的把控与刻画,导致素描考试没有全方位的发挥好,只考了65分,再一次与中央美院失之交臂。两次考央美的失利让我的心智突然间成熟起来,似乎之前看的极重的东西瞬间也看的淡了,两次高考的经历让我认识到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一定是一马平川的直线……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亦或许是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达不到考上中央美院的实力,我于2006年最终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开始踏上接受正规的学院派艺术教育的新征程。
大学四年的学院派艺术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主要是以基础课的训练为主,这期间我的人体素描、肖像素描、超写实素描等作品被学校永久收藏并颁发了收藏证书,后两年主要是以专业课学习为主,除了在专业上的勤奋努力之外,严格说来,我从大一刚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下决心考研了,为了对艺术的追求,考研在我的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了我的信仰,除了对英语与文化课的学习外,不断的、周期性的给自己制定画画的计划,自己在课下也大量的画水墨人物画创作,大量的临摹古代与近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经典作品,在《永乐宫壁画》的临摹中体会中国绘画线条的生命力,包括大量临摹《簪花仕女图》、《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等经典作品,以及大量临摹任伯年、蒋兆和、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等近现代水墨人物画家的作品来体验中国画造型、用笔、用墨与用水的精髓。在书法的临习上大量临习魏碑、二王、米芾、王铎、郑燮等古代著名书家的碑帖。每一次的绘画与书法的临摹与创作都会如走火入魔一般不知不觉的达到一种生理承受的极限,每一次都感到时光流逝的如此之快,因为每一次的创作过程都能够带给我莫大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是对其他事情的满足,而是对创作过程中带给我的幸福感的满足。似乎每次画画与写字不到筋疲力尽、头晕目眩之前我都不会放下手中的画笔!命运不会一直眷顾某一个人,也不会一直都不眷顾勤奋执着的人,或许是我对艺术的那一份纯粹的执着精神让我在2011年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并开启了我从艺之旅的新篇章。
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是以彩墨人物画与综合材料绘画为主攻方向,笔墨当随时代,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也对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美术进行研究,从而在自己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与现代元素,结合现代水墨的创作形式与构成元素,逐步明确自己绘画语言的当代性与装饰性,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的创作思路,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创作出为数不少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作品,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运用综合材料的媒介表达,在这期间我的彩墨人物画《流动系列》作品以及综合材料绘画《都市流光系列》作品都是在大胆的运用传统水墨画中所欠缺的对色彩的广泛运用,以更加强烈的绘画形式感和艺术表现力更丰富、更广阔的去表现形形色色人物形象的精神气质与生活状态。
转眼之间,时光荏苒, 2014年,27岁的我已经圆满完成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如今的我已经29岁,是淄博职业学院的大学专业教师,我的从艺之旅从一个三岁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年近三十岁的成熟青年,20余年的从艺历程已经让我从一个在从艺道路上的懵懂者成长为一个从艺道路上成熟的探路者,我的从艺之旅依然不停的前行,会毫不犹豫的一直探索下去……青春会变,岁月会变,或许一切都会变,但是从儿时开始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对艺术的执着永远都不会变,无论我的从艺之旅有多么的荆棘丛生,无论我的从艺之旅有多么的曲折坎坷,无论我的从艺之旅有多么的任重道远,二十余年来我都很享受做从艺之旅中的苦行僧,也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时时浇灌着我,让我的精神世界无比的灿烂和辉煌!
(2016年5月6日写于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