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的时代表达——记青年画家常子业


文/李济民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1-13

常子业的家乡在山东淄博,我与之相识已久,作为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我对他的画,对他那种为艺术执着和吃苦的精神,我颇为赞赏。常子业出生于80年代中后期,幼承家学,自幼深受家庭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俗话说三岁看老,子业从三岁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书法,废纸三千,五岁便随父伏案于中国画的传统之中,初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与山水画,后习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

他从小立志并一直怀揣着理想主义的色彩,对艺术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深湛的情感。子业首先是善于学习的,2006年至2010年间他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并在2011年至2014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这两座著名的南北方高等艺术学府。我注意到他总是称王晓辉为恩师;他坦承从王老师的创作和古代大师作品的临摹课上获益良多,他所倾心叹服的不仅是老师和古代大师的笔墨功力、酣畅淋漓的骇人墨色或团块结构,更是一种精神气度,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他是带着自己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中的,他的学习有一种明晰的意向性。

子业主张水墨人物画创作“精入意出”,以精到细腻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深远悠长的艺术意境。子业早期绘画中的质朴和坦率是显而易见的,无疑,除了他内在意愿的驱使,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的催动,是他天性的跟进,是一种相对闲适的姿态呈现。传统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重要语汇,往大说它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美学,往小说它是点、线、面具体而明晰的绘画语言元素和技巧。他创作的水墨人物画作品《竹影图》在传统所描绘出若隐若现般兰竹的衬托下,一名身着现代服饰的少女坐在石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卷着的书,两眼凝望着远方,眼神之中似乎传达出一种思念与憧憬,其人物造型的生动与活脱脱的传统语言从而营造出万籁俱静的竹林气氛同时又不乏传达出一种当下的时代气息。

从大学四年到硕士研究生三年稳定的学术氛围和自身高蹈的精神追求造就了他对绘画语言形式的过度迷恋,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从陕北写生归来创作了水墨人物画作品《情韵》,描绘的是在陕西省米脂县一位母亲去学校接他的孩子放学回家,画面传达出一种安稳、完整、张弛有度的形式效果,在表现内容上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正是这种严格、充分的传统语言训练,最终将他从一种单纯、闲适的形式趣味感向更复杂、生动的人性表达。名目繁多的笔法,变幻莫测的墨法,需要有深厚的功力才能呈现其富有诗意的美感,只有经过长时间严格的修养,包括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的理论修养和包括书法、金石在内的整体的技术修养,传统才能成为画家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

除此之外,子业的现代水墨作品《都市流光系列》作为大尺幅的主题性创作,以当今都市题材为创作主题进行构思与创作,在绘画表现上运用彩墨与综合材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在画面之中塑造不同鲜活的劳动人民形象与形形色色人物的生活状态,以此来对当今都市生活的流光溢彩进行生动表现,画面中劳动人民与市民的形象具有显著的流动性特点并且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深深的融入到瞬息万变的都市生活之中,这也从侧边表达出劳动人民与市民在当今快节奏与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不断流动性的生活状态。

子业在其水墨风景系列作品中在传统的笔墨趣味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性的视觉语言表达元素,将装饰性的风格与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巧妙的运用到他的绘画创作中去,子业的水墨风景画系列作品无论在画面构成还是笔墨与色彩的运用上,都会生发出许多“意”趣与“情”趣。在子业的水墨风景画中可以看出墨与彩万千的变化给我们表达不同的物象并传达各异的情感,他的水墨风景画系列作品《荷塘系列》是去微山湖湿地写生时画的,作品以对景物特写的构图,近景画出荷塘、树木、亭台的不同姿态,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残荷还是睡莲,无论是芦苇还是树石,都体现出青年画家运用线条的灵动与激情,自由而又中肯,明确而又概括,并富有装饰效果和延伸意味。他把线作为一种艺术元素去传递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念,运用线的长短、曲直、疏密等关系并结合墨彩的丰富而又鲜活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传达出湿地带给我们的一种自然天成的视觉享受。

作为导师除了对其作品的赞许之外,还要对其不断的鞭策与教诲,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让子业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与成熟,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慢对艺术执着追求的脚步,而是要更加的勤奋与努力,在求艺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子业现在还年轻,前面的道路还很长,相信子业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会取得更加卓越与骄人的成绩。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