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学的时代升华——黄开丛山水画赏析


文/杜洪毅
来源:艺盘      时间:2018-12-25

喜山乐水,是历代文人雅客在舞文弄墨外最大的奢好,寄情于山水间寻找另一种灵魂的升腾。即便不能依山傍水而居,还可以通过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来营造心灵深处所的山水家园。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山水,远不止于自然界中的山水风景,中国艺术里的山水画也不只是对自然山水的客观再现,而是作者以画笔为工具对自己内心深处灵魂居所的勾画描绘,表达的是艺术家对精神高处的大美孜孜不倦的热爱与求索之心。无论是精雅高贵的宋人山水,还是飘逸洒脱的元人意笔山水,无不是向人传达出对一种幽远高雅生命境界不断追寻的热情。

品一幅好画,让人获得的并不只是短暂的视觉享受,还可让人收获长久的灵魂滋养、灵魂从中得以升华,正如读一本好书一样。好的艺术作品,不只有表面的浮华,更能以生动的气韵和高雅幽远的意境撬开观者心灵深处的那扇久锁的门。赏万恒艺术专职画家黄开丛先生的工笔山水作品,第一眼引人注目的也许是那磅礴的气势和精致典雅的笔墨,接着看下去便会为高超的意境营造而倾倒。

他的作品,远不同于当今许多“山水画家”作品中那种黑乎乎、乱糟糟的局面。画面立意生动、构思巧妙,用笔凝练而不失生动,用墨洗练干脆而不油滑,用色清爽秀丽别具高格。以笔墨线条为基本造型语言,用线分割空间,点、线、色、墨同书雅韵,勾描皴擦、渲染烘泼间,将传统艺术语言之精髓熔集于一体。整幅作品既不缺宋画的高贵优雅,又融入元人意笔山水之灵动飘逸,同时还不缺时代美学气息,美不胜收,总令人回味无穷。画卷中释放出一种古雅幽长的人文气息,久久凝视,让人不觉忘却身处在喧哗浮燥的时代,似乎要让你穿越时空,进入安宁、愉悦、超脱凡俗的天境!

中国当今艺术,受西方造型思维影响(甚至是毒害)太深太广,就是自称传统的中国画也不另外。许多所谓的国画家,虽然手中执握毛笔,却是完全以西画素描的造型技法去描绘涂擦刻画,以明暗透视与平面构成法则取代的章法布局,以对景写生稿代替艺术构思创作,将传统文化灵魂早丢失殆尽。相对于当今大多数书画家,我们从黄开丛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更多东方智慧的气息,那正是古老华夏文化之精髓所在。他的作品虽然不可避免的融入时代的烙印,但却不是西式的明暗透视,而是以时代美学精神对传统文化发展与创造,而是对古典文明的推动与升华!

黄开丛的作品在章法布局极为考究,画家不被程式化的构图模式束缚,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思将千里山川风采置于几尺宣纸上,景致丰富而不见丝毫凌乱拥挤。画面中无论远山近水、亭台楼阁,还是普通的溪流房屋、一草一木,无处不作细致的考究。沟壑纵横、云雾缭绕、水流清澈,精雅脱俗的画卷结合简约洗练的用墨,少了几分繁杂浮华,多了几分动人心扉的神采。作品巧妙的运用留白营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计白当黑,虚实遥相呼应,以无为为大为,以无用为大用,将传统文化美学理想挥洒得淋漓尽致!

纵观当代书画界,虽然工笔绘画大繁荣、大发展,但即便是在全国大展上,工笔人物和工笔花鸟作品占据了大半江山,山水仍是写意画的天下,真正从事工笔山水创作者极少,取得大成就者就更为罕见了。究其原因,工笔山水画气势磅礴、千沟万壑、场面宏大,无论是在整体章法布局还是局部刻画上,其难度均非人物和花鸟可比。在这一大背景下,黄开丛却能知难而进,独辟新径,以复兴宋以后逐渐衰落的工笔山水画艺术为己任,不得不令人敬服。他的作品以传统工笔技法为根本,同时工写结合,将工笔与写意的优点集合于一体自由挥洒而就,将传统山水画艺术创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美,是人类艺术永恒的追求,无论什么形式的什么理念的艺术,都不能脱离对美的创造。但是,人对美的认知是有层次之分的,那些色彩鲜艳、做工华丽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都很美,但看久了就让人厌倦,其实这只是低层次的美。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水墨艺术追求的高层次的美。南朝谢赫说画的最高品是“气韵生动”,那么何为气韵生动呢?由古至今注解太多,却从未有人说清楚过,其实这里面函括的是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哲学里独有的审美思维。气韵生动并非可以言语解释,而是必需由内心去体验、去意会,这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相暗合。黄开从的山水作品,恰恰就是立脚于这样一种文化理念上进行创作的。

岁月更替,时光流转,从东晋顾恺之以山水为背景开始的中国山水画,历经唐代独历成科,五代宋到发展到起巅峰,随后衰落,到近代又再次复兴。在这一千多六七百年的岁月里,名家众多,杰作无数。时至今时,我们不禁要问:当代的山水画还能有新的发展吗?欣赏过黄开丛先生的作品,似乎带给我们某种无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