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艺术家,都重视在艺术创作中抒发真性情。在时代的变迁中能持守内心的安静平和,洗心涤虑,如宗教徒般虔诚地对待艺术的人尤为可贵。画家郝爱平就是这样一位值得称道的艺术家,他对艺术是虔诚的,那份热忱发自内心,流露在言谈举止中,形诸于作品。
郝爱平出生于古城徐州,徐州自古是北方文化与江南文化交融汇合的重镇,北方文化的粗犷豪放与江南文化的钟灵毓秀也因此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地域文化的特点对其艺术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其既朴拙率真又灵动雅秀的绘画风格。
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使郝爱平能够为此真诚的付出,他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遍访名师,努力不懈,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4年他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刘大为先生重视在创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注重从生活中寻求艺术体验,这些正好与其朴实清新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由此使他的艺术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郝爱平的创作以童子为主,选择童子作为绘画题材,对他来说并非偶然。首先,童子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既为士人所称赞,也受一般百姓的喜爱。“多子多福”、“五子登科”等都是民间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传达出子孙繁衍生息、后继有人的愿望。老子《道德经》中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儿童纯真朴实、无思无慎、少私寡欲的状态十分符合道家所追求的理想,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郝爱平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派训练,这使他既掌握了纯熟的传统水墨技法,又深谙传统文化的精妙。郝爱平的童年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山野的花草打动过他,清泉滋润过他,山风吹拂过他的心灵,他的作品更像是在表现他童年所做过的梦,他从童趣中找到笔墨灵感,童心是其精神的殿堂。正是这种笔墨情缘、思想意趣,使得郝爱平在接受了多年严格的学院派学习后,再用传统的笔墨和全新的构图意识来寻找自己创作方向时,才发现这种充满童真的创作方式正与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相契合。
创作童子画,不但要爱孩子,关键还要有一颗像孩子一样纯真的心灵,才会用一双无邪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笔端流露出来的情感也才能打动观者。郝爱平笔端的童子,或嬉戏奔跑、或游戏玩乐、或山野放牧,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往往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重新布置安排,童子们充满稚气的动作,与山间草木山石掩映成趣。画面上线的交叉、反复,墨的厚积、皴擦,明朗轻快的色彩点染其中,让人观后轻松舒畅之情油然而生,宛如俄国画家夏加尔那充满奇思妙想的画面。
郝爱平是一位画品、人品俱佳的画家,他直率、热情、谦和,对待前辈,他心怀感恩和敬重;对待后学,他以真诚作基础、以行动为表率,备受尊重。有好的人品,才会有好的画品,因为在郝爱平看来,艺术原本就深藏于童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神里,无忧无虑的嬉闹中,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浑然天成的意趣,既有儿童的率真,又有一份冲破羁绊的洒脱。他已将自己的笔墨情感倾注到了作品中,艺术地再现了童子画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留一份真情在世间,这也是他永恒的艺术追求。